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民国时期青果巷机构总览

时间:2020-12-16 09:40来源:未知 作者:程广荣
数百年来,青果巷名人辈出,进士及第者逾百,这种人才文化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教育。
     数百年来,青果巷名人辈出,进士及第者逾百,这种人才文化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教育。民国时期青果巷的教育机构,就一条巷子而言,尽管在档次(级别)上可能不如有的地方,但在数量上绝对是全城之最,恐怕还冠绝全国。据现有报刊记载,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897年)青果巷第一所学校粹化女学(武进县立师范学校)创办,直到1949年常州解放,青果巷共有各种教育机构26个。就办学性质而言,有公立,有私立。就形式而言,有全日制,有夜校或短期。其教学内容有文化普及,有专业,有职业。就对象而言,有青少年、幼儿,有教师,有商业、艺术等等。就层次而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青果巷就像一块教育风水宝地,吸引着全城人的眼球,有的学校不在青果巷,但却把招生点和报名处等放在青果巷,如青云中学,把报名和招生点设在县立师范;武进县立初级中学,把招生点设在琢初桥(新坊桥)东右镇中心国民学校等等。
先来看看小学规模:县西右镇中心国民学校在茭蒲巷,县师附小在西庙沟,武进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在新坊桥,民强小学在大马园巷,养真小学在花椒园,东吴第十二分校在青果巷福音堂,武进学生联合分会第一义务学校在县立女师范,武进私立迪群补习学社在青果巷48号,共计8所。
     继而看看中学、中专规模:私立常州女子艺术中学在花椒园,武进县立中学在青果巷,武进县立师范学校在青果巷中新桥,常州职业学校在
青果巷224号(张王廟旧址),名山中学在茭蒲巷,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在茭蒲巷口,女子艺术学院在小马园巷21号,竟存师范讲习所在青果巷刘宅,私立辅华中学在双桂坊,共计9所。
     夜校和进修班等:平民夜校设在县立女师范,商余夜校开在青果巷商业会所,常州大学升学指导班在青果巷268号,师资训练班在青果巷干训所,计4所。
     专修性质的教学机构有:粹贤女子刺绣馆在西庙沟46号,东吴英文专修馆在双桂坊市立乙种商业学校(县师附小),中西医学专门学校在青果巷,行政干部训练所在青果巷,计4所。
     武进县立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在茭蒲巷,1所。
     此外,县立师范学校和民山中学,还经常利用暑期开办暑期学校,为教师和学生进修提供方便。
     观子巷碟园补习学社,于1939年作为武进私立正行补习学社招生的问讯处出现在报端。
     直到1947年,袁行洁、李天行、盛景馥、顾峤若、徐宪章等,还在发起于张王庙建立私立力行女子中学,可能由于局势变化太快,没有实现。
“新坊桥小学”于1901年建立,校舍系新城隍庙旧址,全部房屋,皆邑人捐建。建立之初,取名“育志”,不久得名“县立第二高小学校”。在实业救国思想指导下,育志小学在教育改革声中,于1917年8月改名“县立乙种工业学校”。1927年以“公立第十八小学校”出现于报端,1929年以“新坊桥小学”出现,1948年又以“东右镇中心国民学校”之名出现。
     学校改名,为体现学校的性质,如私立改公立,普通学校改工业等,每次改名,其中都会夹杂着一些争斗,因为他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  
     1917年10月15日《晨钟报》以“第二第二高小出现”为题,讽刺某些人的不良行为:“原有县立第二高小学校,已有令改组乙种工业学校。该校校长以缺乏工业知识恐不能保牢饭碗,遂为阴谋派利用,抗不改组。”后经调解,上级“以一年级起令该校改组工业,原有二、三年级准其附设于工校,办至毕业为止”。该校长“益其市僧伎俩,将原有高小各级学生一律照常办理,而仍名其校曰“县立第二高小学校”,对于工业则另行招生,以冀多领公费,藉饱私囊云。
     新坊桥小学,校名四十八年6度易名,令人眼花缭乱,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以期以一个合适的校名来体现他的时代性和公正性。
     “武进县立师范附小”即现在的常州市实验小学,位于茭蒲巷口,人们习惯于叫他“茭蒲巷小学”。该校民国时也几度易名,且很容易与前县师附小混淆,在此提请读者留意。师范附小想必也是在实业救国的热潮中诞生,创办之初取名“私立乙种商业学校”,第一次出现报端是在1915年4月30日,《武进报》以“私立乙种商业学校附设商业演唱会”为题作的一则报道,当年6月9日《武进报》又发出一则开除学生的报道,说该校“开办以来,管理学生素尚严肃,遇有学生违犯规则,始必一再劝戒,若怙恶不悛,再行惩戒。”有一学生,因教师临时调课,而“怂恿全班同学匿去课本,静坐教室”,经“多方劝导,竟置若罔闻”而被开除。而后沉默多年,待再出现报端的时候,已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1月,校名成了“西右镇中心国民学校(即茭蒲巷学)”。这时的新闻多了起来,不是组织“赴首都参观教育”,就是进行“童军检阅成绩极佳”,再则就是新校舍建成和“本县参议会首届大会,假茭蒲巷西右镇中心国民学校大礼堂揭幕”等等。而这时的县师附小还在西庙沟,武进县师范校园内。从1948年1月13日“武进中山日报”一则“县师附小举行母亲会”报道中:“最近由西右镇中心国民学校改称县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后”这条信息可以确定,这时的“西右镇国民学校”已与西庙沟县师内的“县师附小”合并,“县师附小”随着县立师范在外游历51年,终于不负众望,凯旋回归,发展成了现在的常师范附小,即“常州市实验小学”。
“武进县立师范学校”,原名粹化女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897年),由邑人庄先识,庄蕴宽,赵凤昌,庄清华,蒋竹庄,刘翊宸,屠敬山等诸先生捐资开办,租赁青果巷茭蒲巷口杨宅为校舍。宣统元年,与同时设立之争存女校合并,改名粹存女校,校址迁至后北岸徐宅,继迁后北岸官渡口吕宅。直到民国元年(1912年),本校创办人庄蕴宽先生任江苏都督,遂以都督府令将本校改为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并指定青果巷西廟沟为校址。1913年6月17日,改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为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武进新闻》1946年7月16日刊登一则招生广告 “武进县立师范学校招收男女生”,从此可以看出,“县立女师”和东门外“县立师范”已经合并。
     民国期间,常州爆发的各界爱国运动,主要集中在1919年(反对袁世凯与日本所签之“二十一条”)和1926—1927年(“五九国耻”连续两年由学生在五月举行,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五卅惨案”是全市各界参与,由政府组织的吊唁死者、反帝运动)。学生是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其中县女师的学生十分活跃。女师学生集群参加游行,组团到街巷和农村演说,其中一个人的身影为大家所熟悉。《晨钟报》1919年5月26日在题为“记昨日城区之演讲团”中写道:“昨日学界讲演团就城区演讲分为两处”,“女师范演讲员为方藴、夏言、陈罗、史良、史羣五人”。“诸女士演说均甚恳切”,“虽历一时之久,而听者无容”。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长的史良,在读女师预科班时就凸显出她的演讲才能。据《武进报》 1918年4月25日“女师范十二周纪念会”报道,史良作为预科班代表,与全校高年级三个女生共同上台演讲,获得好评。
     女师学生在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不忘自己的职责,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贫民夜校,举办义务学校,为普及国民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私立常州女子艺术中学”和“私立常州女子艺术学院”分别由汪涛和其夫人吴粹贤创办。女子艺术中学创设于1927年8月,附设养真小学。两年后因“成绩斐然,声誉鹊起”,“远近就学者,更形踊跃”,特借邻右刘先师祠余屋为校舍,扩充办学规模。教学内容分美术、工艺、刺绣专科三种。女子艺术学院于1927年7月建于小马园巷,设刺绣、绘画两科。开办时计划招学生40人,因报名人数多出计划,9月扩充到60人,由于需求量大,12月份又赁定大马园巷9号为校舍,预备明春大扩充。到1946年,吴粹贤又在民教馆内“创设女子刺绣馆”,对外招收学生,培养刺绣人才。
       最后来谈谈“私立名山中学”。名山中学董事长是国民党元老常州人氏程沧波,以被誉为常州一代文豪钱名山的名字命名,1945年创办于茭蒲巷。1948年6月1日,《武进中山日报》以 “全国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郑曼青蒞常”为题,报道“郑理事长,系名山夫子之高足,擅长诗、书、画,精拳击,尤于岐黄之学,更有研究。自民国三十年,即被中医界选任为全国中医师公会理事长以来,对于中医界贡献颇有辉煌成绩,尤以在制宪时向政府及国民大会力争中西医地位平等,及成立中医药管理委员会,颇得总统赞许,并交行政院核办云。”这次郑曼青为出席本邑中医师公会会员大会来常,一下车就去名山中学访钱小山,并午后赴东郊弔祭钱名山。
     名山中学创办后,校长顾峤若“鉴于入学青年,国文程度之低落,有如江河日下,惄焉心伤,爰发起名山文会,赏奇析疑,以资观摩。”名山文会每半月举行会课一次,连续举办多年,为提高邑人国文水平和写作能力作出积极贡献。文/程广荣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