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个东坡公园,位于市内美丽的古运河边,属于4A级景区,很雅致,与古运河美美与共、相映成辉,不失为园中精品。那里除可供市民休闲乐享之外,纪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意味颇浓,因为里面有许多苏翁的遗迹和纪念性古建。 苏翁是常州的异客。不过他一生曾先后14次久居或暂憩常州,在我们常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和绝妙的传说故事。如东坡公园里的舣舟亭、洗砚池;武进湟里地区的新渎、云渎、安欢渎、迈步、香泉、够爬桥等地名、物名等,此外还有至今仍然盛行于我们常州地区并不断外传的特色佳肴东坡肉和特色筵席东坡宴等,难以尽数。如许种种,不仅均与苏翁有关,且都附丽着一个个十分精彩的历史典故,至今口口相传。而苏翁最终也终老于我们常州前后北岸的孙氏馆(后人在其旧址建纪念性建筑——藤花旧馆),是常州人民帮助其最后了断了诸多身后事。 我们常州俨然是苏翁的第二故乡,何耶?一切都缘起于公元1057年的那次决定人生前途和命运的“国考”。那年苏翁刚满21岁,初出茅庐但已学富五车。他赶赴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不期与亦去京城赴考的我们常州文人志士蒋颖叔、单锡、胡完夫等相聚相识,并进而成为莫逆之交。从此以后,苏翁便“未曾一日忘常州”。 苏翁本名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北宋眉山(今属四川)人,祖籍河北栾城,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情足具,简直是个“仙人”,故民间又尊其为“苏仙”。苏翁自幼聪颖过人、表现非凡,年少即恃才入仕、得宠朝廷,但一生因故褒褒贬贬、起起落落,辗转颠簸、浮沉于陕西凤翔、浙江杭州、山东密州(今山东诸城)、江苏徐州、浙江湖州、湖北黄州、安徽颍州、江苏扬州、河北定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和京城开封等许多地方。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其更遭罹“乌台诗案”(捕风捉影的文字狱)差点殒命,最终被贬黄州,屈居于城南佛寺定惠院。因潦倒入寺,又因一时家境极窘,为济全家生计,曾在寺旁东坡上辟地耕种过庄稼,故自嘲“东坡”或“东坡居士”。 就是这样一位命运多舛、亦凡亦俗之人,却是我国北宋中期鹤立鸡群的文坛领袖。其在散文、诗词、书画等诸多方面造诣极深,令人难以望其项背。其散文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恩师欧阳修并称“欧苏”,并系“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气势雄健,与同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作豪放成派、别具一格,与同样性情的著名词家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作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被誉为“宋代四家”之一。是故,后人评价其为全才式艺术巨匠;清代著名文学家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亦云:“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对于苏东坡,我素来顶礼膜拜。原因不惟他是一位气吞山河、挥斥方遒、才情横溢、独占鳌头的文学巨擘,还因他那浓厚的常州情结和大量有关常州的诗文,以及在常州留下的众多历史遗存、典故。这些均对常州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对常州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厚积,以及此后常州历代人文的兴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如,其关于常州佛寺的诗作就不下10余首,其中《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云:“六花薝卜林间佛,九节菖蒲石上仙。何似东坡铁拄杖,一时惊散野狐禅。”字里行间溢显着极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苏翁与常州有关的传说故事就更多。如,传说其有一次偕常州友人顺着经过湟里往宜兴方向去的一条宽阔的河道散步,途经紧邻水渚的一个村庄时,见人欢鱼跃,甚是祥和,便随口叹道:“此乃安欢之地也!”从此该村便改名为“安欢渎”,并沿用至今。又传,他们继续向前行走数里,遇高大单孔石桥一座,苏翁本来走得有些累了,爬桥时就有点气喘,于是他悻悻然:“这桥够爬的!”谁知此言一出,桥名竟又从此改为“够爬桥”,后人讹传为“狗爬桥”。还传,他们继续向前行走数里,苏翁实在觉得渴累,见河边有一凉亭,亭中有口水井,便邀友人一起坐下歇歇,并用随身携带的水杯舀水解渴。他撮唇豪饮,竟觉那井水异常香甜,遂再发感叹,此后此井乃至此地村名亦更为“香泉”。 苏翁一生颠沛流离、久为“异客”,但一生成就斐然、灿若星辰,单今存诗作就达4000余首。因他生得伟大、死得其所,今存遗迹和纪念他的碑园恐怕不止百千,这些无疑都与他一生对事业和爱好的坚持和执着,以及面对百般挫折始终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有关。 那日傍晚,风雨弥漫、人去园空,唯我仍打着雨伞郁郁独行于东坡公园中。难得独享名园,心境似乎更觉安然,但幽静的环境亦更易引起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怀想。果不其然,面对那高高的仰苏阁,我的脑海里竟泉涌着苏翁的许多不朽诗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蝶恋花·春景》《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抬起头,久久地仰望着仰苏阁,忽悟:这不就是伟人的丰碑么?文/刘光俊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