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江苏名寺九龙禅寺

时间:2022-06-25 10:3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九龙禅寺位于小黄山东南麓,是小黄山风景区至今保存和复建的较为完好的一座佛教寺院。
     九龙禅寺位于小黄山东南麓,是小黄山风景区至今保存和复建的较为完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与山顶上的天皇寺、山腰中的旃檀寺形成上、中、下立体映辉、各具风格、且三寺紧联的寺庙群体。从旃檀寺到九龙寺,一路下坡,穿松林、钻竹海、过小桥、观双塘、弯弯曲曲、令人神往。2003年常州市将孟河镇划归新北区后,将孟河黄山与安徽黄山相比较后,就将孟河黄山改名为小黄山,从此才有了小黄山的称呼。
     九龙禅寺建成于梁天监十一年(513)。是梁武帝萧衍根据齐梁王朝宗庙体制,为皇后郗氏建造的宗庙。唐魏征《隋书》记载:“梁·武帝萧衍于东城立四亲庙,并妃郗氏而五庙”。
一说:九龙禅寺的冠名,是小黄山共有8座彼此相连、且各有峰名的山坡组成,据说这8座山峰是由8条巨龙演变而成,梁武帝萧衍本身就是真龙天子,意为一龙,共为九龙也,故建成的这个寺冠名为“九龙禅寺”。
     现在九龙禅寺是江苏名禅寺,位于孟河镇境内小黄山的玉皇峰南麓小河的九龙村。小黄山,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公子读书处,故名黄山。
     一说:小黄山有九峰,自西向东,蜿蜒起伏,犹如九条龙浮游云端,“厥山临江绝高,有回九龙之势”,故又名九龙山。
     九龙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3~519),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梁武帝萧衍与志公和尚是布衣之交,他登基做了皇帝以后,封志公和尚为国师,礼请志公和尚去京城建康﹙今南京﹚鸡鸣寺为住持,志公和尚未能成行,萧衍帝遂在家乡(今孟河镇万绥)舍宅名志公敕建智宝寺,同时,又命志公和尚在黄山建九龙寺,作为志公的功德院。原九龙禅寺历经战火,自唐代至今一共修复了4次,其中4次是重建,现在的九龙禅寺是1993年修复而建成的。
     九龙禅寺坐北向南,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龙鼎。一边进入祭祖殿,殿内墙壁上陈列着一些画像;从右边起,第一、二幅分别为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的画像;第三幅为南兰陵一世祖萧整的画像。最左边的是昭明太子萧统的画像,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天资聪明,记忆惊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用一生的精力,把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编辑成《昭明文选》,开创了我国“选学文学”的先河,也为我国传承古代文化,作了杰出的贡献。
     又传说在梁天监10年,萧衍向故里下诏书说九龙禅寺是皇后欷氏的宗庙,萧衍是个孝子,在宗庙里建了个圣母堂,专供他母亲拜佛兴教之用,也有可能是齐梁时期的人都比较孝敬父母,就把这个寺的称呼一直叫他是萧衍母亲宗庙,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清咸丰十年(1860),九龙禅寺毁于战火。光绪初年,金陵毗卢寺僧景宏来此,命徒常护寺经营了20余年,化银五万两,建成天王、毗卢、大雄三大殿及厅堂寮舍共49楹,名旖檀禅寺。另外,还建了九龙禅寺(5间3进两侧厢共17间)于山岗之上,为智宝寺下院,以显示齐梁朝萧梁功德。民国八年(1919)曾有九龙禅寺开坛传戒,受戒者达数千人,以后日逐渐衰落。在1950年住持果如负责筹建武进县佛教协会,果如任县佛教协会任会长,寺院为县佛协会办公驻地。1952年11月28日至12月24日举行祈祷世界和平盛大法会。1958年大跃进年代一部分殿宇遭破坏,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8年仅存15间殿宇与大雄宝殿等,其余佛像等全部遭到毁坏,殿宇也被移作他用了。
    1993年6月,经武进县人民政府批准,九龙禅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前后修复和修建了大雄宝殿、玉佛殿、天王殿、观音殿(大悲阁)、念佛堂、地藏殿、山门、斋堂、客堂、寮房、东西厢房等殿堂楼宇。现九龙禅寺占地面积15亩左右,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左右,其中殿堂面积2300平方米。
    原来的九龙禅寺除开展正常的佛事与宗教活动外,还在每年春天清明节左右举行为期7天的梁皇法会,以纪念禅寺院创始人梁武帝萧衍及他在佛教上的功德。到时周边市县的香客与信徒和游人、众人纷至沓来,形成了几千人赶一集,一片喧闹的繁荣兴旺商业局面。
     现有的九龙禅寺事务由廓朗法师主持,常住僧人9名。目前,九龙禅寺已纳入了小黄山风景旅游区范围内管辖。随着将来常州市进一步加快开发小黄山风景区,现已修建了九龙宝殿,以后还要复建梁皇宝殿,新塑梁武帝萧衍菩萨像。在不久的将来九龙禅寺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九龙禅寺传录记:
     郡西北有九龙山,因楚公子黄歇隐居而冠名黄山,东南峰麓九龙禅寺乃梁天监11年(513),由梁武帝萧衍遵齐梁圣策,为皇后郗氏躬营亲建。武帝至仁至孝,寺内特辟太皇后张氏尚柔诵经佛堂。据传,寺僧梦见山神求助,谓天龙挑衅,时天昏地暗、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方丈跪圣母堂,焚香仰圣母灵佑,普渡众僧,护佑佛寺而叩首祈祷,并率众僧集聚天王殿,击鼓呐喊,但闻霹雳炸雷、闪电划空、狂风呼啸、似山崩地裂,稍时,风停雨歇,肆虐沉浸,静寂一片。是夜,寺僧似梦似醒,见山神谢称:八龙败走,有六龙已遁匿郡城从善,故郡城雅称六龙城,世称龙城,二龙负伤跌落山北孟渎(今孟河),以身作桥,任行人践踏,乃卧龙桥也。
     梁武帝萧衍舍宅为寺、舍身为僧,自号“三宝奴法师”,法名冠达,亲临重云殿及同泰寺讲经论法,编撰《慈悲梁皇宝忏》,听众逾万;驾临九龙禅寺,念佛拜忏七天七夜,称为“水陆道场”,各路寺庙僧众协同参拜,也称“水陆法会”,为皇后超度。自此,各地寺庙的水陆道场久盛不衰,为豪门望族的亡灵超度来生,为千万百姓的今世祈祷祝福。此乃梁武帝萧衍于本寺首创。
九龙禅寺历度千年,几经沧桑,八次寺毁僧散,齐梁故里后人屡毁屡建。癸酉年(1993),佛门弟子廓朗法师驾乘萧梁遗风、映耀三宝辉煌,为庄严国土、利乐民情、复兴古刹、护持九龙、塑佛盛世、普渡众生,来到九龙禅寺,在政府的支持下,第九次在破败不堪的九龙禅寺遗址上重建九龙禅寺,重为佛祖开光。
     为重建“梁皇宝殿”,金塑萧衍菩萨,再现齐梁辉煌,勤俭持寺,廓朗法师积虑多年,呕心沥血,八方化愿,以圆武帝大业。
     ××××
     在很久以前,九龙禅寺有一奇景,即院内院外,寺前庙后,都栽有枇杷树,夏秋时节,硕果累累,金澄灿灿,此乃皇(黄)果也。后来,孟河地区好多人家引种枇杷,都来自于九龙禅寺,成为附近一些百姓人家的经济来源。据说,这是梁皇太后张尚柔从娘家带来的枇杷种苗栽培而成。
     九龙禅寺有一个特点:寺里常年辟设了一个“祭祖堂”。据说,在梁武帝萧衍建造九龙禅寺时,为纪念南兰陵始祖、萧衍太曾祖父萧整而特意辟就的。九龙禅寺历代方丈、法师,不敢轻怠,在拜佛诵经时,总不忘去萧氏祖堂祭祖祈祷。其理由是:一,梁武帝萧衍是位菩萨皇帝,菩萨皇帝的祖宗当然是佛门弟子的祖宗。二、九龙禅寺是梁武帝亲自建造的。梁武帝萧衍既是九龙禅寺的开山门祖师,又是九龙禅寺最大的施主,而没有当年的萧整下江南迁,就没有今日之一切,所以必须参拜。三、佛祖共祭,自梁代开始,已经形成一种体制,敬佛必须敬祖。所以,九龙禅寺的“祭祖堂”实际上已经成为南兰陵萧氏总宗祠的一个孪生体。后人在这里供奉着南兰陵始祖萧整像,齐朝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像,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像,梁代皇储昭明太子萧统像。祭祖堂里有一副对联是这么来称颂萧整的:爱国兴族大将军,避乱南迁老祖宗。
     有了萧整的南迁,才有万绥南兰陵之称,才有中国历史上南北朝齐、梁两朝78年的辉煌历史,才诞生了21尊萧氏执政尊皇帝、37位萧氏宰相、常州历史上第一名萧氏状元、以及百名萧氏文臣武将,才有九龙禅寺的存在,才有“慈悲梁皇宝忏”的出现,才有“水陆道场”的佛事创举,才有“昭明文选”的闻世……
     癸酉年(1993),现任廊朗法师主持重新开创了九龙禅寺,在九龙禅寺旧址上,按当年梁武帝萧衍时代的原貌重建,但由于诸多原因,尚未遂愿。但他正在一步步努力实施之中。但有3点廓朗大师铭记心头:一是佛祖共祭,每月十五,全寺僧侣总要虔诚祭祀萧氏祖先,二是每年清明节,专为梁皇太后郗氏操办水陆道场,三是筹建梁皇宝殿,以还心愿,(梁皇宝殿已建成)还新建了钟楼与鼓楼。
     九龙禅寺里有一“圣母堂”,那是为纪念梁武帝母亲张尚柔而特设的,梁皇太后张尚柔的画像旁,有一对联曰:玉洁冰清瑞九龙,贞重德高晖八仙。
     这是对梁皇太后身为国母仪风的写照,也是对这位老祖宗功德品质的总结。信男善女们正在拭目以待,希望在廓朗大师的操劳主持下,在萧氏家族认根访祖的推动下,在国泰民安的吉星高照下,日后的九龙禅寺将会是佛光普照、慈航善渡、修心养身、百姓神往的佛教圣地与旅游胜境。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