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岳飞《过张溪赠张完》题和诗有新论

时间:2012-07-13 14:03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 肖飞
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是岳飞一生事业之重要转折所在。即他由一名默默无闻、无所归属的“偏裨”将领,脱颖而出,开始成为朝廷仗倚重任的将帅。

    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是岳飞一生事业之重要转折所在。即他由一名默默无闻、无所归属的“偏裨”将领,脱颖而出,开始成为朝廷仗倚重任的将帅。他在张氏“桃溪园”厅屏题记中写道:“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可见,他把宜兴看做岳家军的发祥地,在此期间的主要战绩是收复建康。

  有幸的是,他在出师建康前和得胜回宜兴后,各有—篇题记留传至今。而这两篇重要题记的诞生地金沙寺和张氏“桃溪园”,故址尚在,遗构犹存。后者还是他在宜兴驻军期间的行馆。它们是岳飞江南抗金斗争时期留存的两处历史遗迹和纪念建筑,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自古至今记载岳飞在张渚镇张氏“桃溪园”题和诗之文,叙事各不相同,长时间使研究者和读者不知所措。

  先来看一下历代有关此事的各种说法:

  《岳氏宗谱》记载,张完:晋州襄陵县令,籍河南。岳飞作诗赠张完:《过张溪赠张完》。此诗写于建炎四年春,诗曰“无心买酒谒青春,照镜空嗟白发新。花下少年应笑我,垂垂羸马访高人”。张完卒于1102年,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

  宋《咸淳毗陵志》指出,岳飞在宜兴还曾题过“张氏壁”,但未录文字和缘由。《金佗粹编·家集》亦未收录。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记载,张氏名大年,曾任黄州通判,家住宜兴县张渚镇,所居“临涧为圃”,号“桃溪园”。岳飞驻军张渚期间,即“馆于其家”。建炎四年六月十五,岳飞在张氏厅屏上题书了长篇题记,全文收录于《云麓漫钞》。因此,完全证实了《咸淳毗陵志》的记载。《咸淳毗陵志》以当代人记当地事,并从史迹和文字两个方面记载了岳飞在宜兴县题书的这两篇题记,应属可靠的信史。词中还保存有康熙五十五年勒石的《宋岳武穆王、张安国公唱和》诗碑。

  清康熙三十四年《常州府志》卷三十二录有此诗,后附有张完答诗云:相别相逢不记春,眼前非旧亦非新。声求色相皆邪妄,莫认无疑是昔人。诗后有“今勒石尚存”五字。

  《过张溪赠张完》作品评述中“题解”说,《毗陵志》卷十五云:据此可知,张溪可能就是章溪。张完,人名,爵里生平无考。张完大约是张守之误。张守,宋晋陵(即毗陵)人,字镇,一字子固。崇宁元年登进士第,建炎初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卒谥文靖,著有《毗陵集》。但查《毗陵集》中,未载有与岳飞的酬唱诗作。南宋建炎四年春,岳飞在常州(古代称毗陵)截击金军,前后四战,连打胜仗。班师回宜兴路过张溪,岳飞拜访了高士张完,并题赠本诗。

  又见《重刊宜兴县旧志》卷九《碑刻·岳忠武王、张安国公唱和诗碑》条,附记云:“石刻久亡,明危山重刻。今所存者,又康熙丙申(五十五年)重刻。”即指此石。岳飞赠诗,或题《过张溪赠张完》。张溪,即桃溪。张完,即张氏后裔所尊称之“张安国公”,相传即张大年。诗晚出,亦不似宋人口吻,待考。

  1993年,宜兴籍学者卢仲珣发表了《关于岳飞诗〈过张溪赠张完〉及其诗碑的考证》,其中说道:“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时所作。但实际是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又如《岳飞在宜兴》一文中云‘岳飞率军张渚镇,与名士张完(字大年,人称安国公)友好,亲密往还,诗赠张完’。又今新编《张渚镇志》,亦认为张完即张安国,故把大年之作冠以题曰‘安国公诗 宋·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非同辈。尤其是张安国、张完卒时岳飞尚未出生。”

  2012年2月21日,宜兴岳飞研究会会长岳培忠和任宣平二人赴张渚镇文化站,专访全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史国新,了解岳飞在张渚的有关历史情况,并到当年张完祠堂观看旧址。据史国新介绍,关于当年岳飞和张完的唱和诗看起来有点读不懂,其实,岳飞当年来到张渚时,张完已不在人世了,接待他的是张完的弟弟张大年,张大年和他哥哥张完看起来很相似,所以岳飞有“非旧亦非新”的感觉。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