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上店的恽姓文化

时间:2012-07-20 11:20来源:未知 作者:李丽
上店的恽姓文化从南宋写起。恽是个奇特的姓,不多见,恽姓大多聚居上店。而这个恽,在上店创造令人瞠目的文化奇迹。

       上店距马杭五六里,是被历史记住却被世人淡忘的江南古街。

  上店原是春秋胥城,伍子胥在此阻北军,护吴城。冷兵器时代成了江南一重要的军事工地。因为死魂太多,南朝时这里起了座草庵,起名龙潭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上店,在烟雨的惆怅里,结束了它血雨腥风的使命。 

  上店的恽姓文化从南宋写起。恽是个奇特的姓,不多见,恽姓大多聚居上店。而这个恽,在上店创造令人瞠目的文化奇迹。

  童年时,上店郊外倒卧着许多石刻。石人头大身短,我外婆说,千万不可动石刻。早年有群恽姓割草女,开玩笑说谁套中石人,谁就成石人新娘,结果一女套中,石人那晚果来成亲,女子有孕,族人要沉她于河。族长夜里做梦,才知石人已娶了女子。于是,恽人为女子和石人在坟旁造了瓦房守坟,后儿子中举做大官,为娘请了贞洁牌坊。

  其实上店十几座牌坊全为表彰恽姓官宦、书香之人,明清时上店恽姓出13进士11举人,全国鲜有。明清的上店,那些乡情积得浓稠,不肯衣锦夜行的恽姓大官,把上店的水系河流挖得宽绰而诗意,把上店的石桥造得雍容秀美,上店的辉煌至今还横在这道河、这座桥上。

  上店的书香,得从恽姓祠堂兼学堂说起。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里都是地方教育场所。庭院有棵千年紫薇,春天一片紫气。大礼堂里,楠木柱子,宽敞戏台,想当年,书声悠悠,有多少书生从这里走向考场官场。宏村、西递的那些祠堂,无论是空间还是文化教育意义,在恽姓祠堂面前,怎好意思拿得出手?

  翻遍中国的整段历史,没有哪条小街,有这么多超越时代意义的文化巨人和群体出现:清文学两大派之一的阳湖文派发源于此,领衔人恽敬生于斯长于斯,当年,四方墨客,拿着文稿,举着诗笺,朝圣样来,上店多少得志。中国画史上震天的常州画派——没骨画诞生于此,开创人恽南田及20多位著名画家,清一色是上店恽姓人。恽敬、恽南田,都不是一般的开宗立派之人!试想,有哪个村落的文化历史这样沉甸甸得让你脱帽致敬?

  其实恽姓人从不甘于做做文章画画画,南田和父亲——抗清英雄恽逊庵,曾轰轰烈烈跻身于战事。清兵过江,恽逊庵搁笔拍马上鞍,不仅亲自投身反清义军,还把两儿子一齐携进。也许因为得福于这反骨,上店恽姓文人才敢一反前人风格,分别在文坛和画坛开创了阳湖文派、常州画派。

  胥城的上店,落魄的南田,失意的恽敬,血脉里注入金戈铁马的禀性,最终成为文化精神的领袖,把上店推到一个至上的高度。可惜,拜金的现代人,没有多少人读懂上店的价值。

  上店文化里最应提的还是文化的情缘。“文革”抄家,搜出恽姓人很多古书旧画,一恽老头冲进火堆里,誓与书画同葬,几张字画,可以值得用性命相托。可敬而可怕的恽姓!

  清末也好,民国也罢,上店古街文化蕴味虽然淡褪了许多,但毕竟也活出市井文化,茶馆异常喧嚣繁多。茶馆不在于喝茶,茶馆供大烟。当年,我爷爷每天必去喝茶,田里天大的事与他无关,他名为喝茶,实是谈时事新闻,做交际。总之,他识得了三教九流,在视土地为祖宗的我的太祖父看来,我爷爷李文奎就是二流子,爷爷却由这里,把大名写成了村长、乡长。也就在此时,上店孕育出近代最后一位著名文人——新闻家恽逸群,这是上店茶馆兴盛时的事。

  书香上店的没落源自学校的撤并,中学、小学全撤了。如今,一条没有文化没有教育的古街千疮百孔地立在大马路边。(文/李丽)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