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常州文化积淀的一个窗牖

时间:2012-09-11 09:16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崔涛
——评《常州古园林》

      常州,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孕育地,典型的江南文化古城,历史上,就曾是一座江南园林的“百园之城”,有着灿烂的园林建造史和文化史。但常州园林的历史与成就,就是常州当地人,也鲜少有人知晓,因为种种不可抗拒之力,我们现在能在这座城市看到的江南古典园林已经不多见了。这座城市以前那些闻名遐迩的园林究竟是什么样子?园林背后藏有怎样精彩的故事?哪些名人与这些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园林究竟积淀了怎样的常州文化?

      要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搜集整理,鉴别真伪,编辑成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作者考查出常州最早有史可循的园林,书中还列举了从南北朝到现代各个朝代的园林,已消失的园林和现存的园林,常州历史胜景和已经失考的园林。同时该书还列举出常州这个百园之城的基础和特质。

一、史料翔实

      《常州古园林》共34.9万字,引经据典,一页页翻过,就仿佛历史在眼前上演,园林经历了几代经营,经历了战争杀伐,毁建不断,不同的园林演绎着不同的兴衰荣辱。笔者从各种史料中考证探究,一一去寻回古园林们那段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的过去。翻阅这本书,读者都会发现笔者结合的史料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从各个名士的诗集,游记到《地方志》、《县志》,甚至还摘取了《全唐书》、《资治通鉴》等巨著。许多古园林已经无从考查名字,只能在一些诗歌中寻见,笔者谨慎起见,并没有自己私自胡乱取名,而是都冠以人名或姓氏代称,并在文中都一一为读者说明,如“萧氏园林”、“潘式园林”、“陈襄园林”等等。当提到东山园的“独孤桧”时,不仅引用地方志,还引用翁卷诗,来描写这桧树。后来还写到谢应芳因为对独孤公的敬仰而进行对遗址的补植桧树,并引用他写的多首诗歌为证。后来又写到唐荆川之子唐鹤徵“又植四株于烈帝庙”。单单两株“独孤桧”却因为与各个名人有关,与东山园有关,所以将它的历史全部考证出,引经据典,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笔者搜集资料的全面与具体。

二、图文并茂

      书中插图众多,有黑白照片,有彩色照片,有古人和现代人画的水墨画,还有人物头像等。因为很多园林现已经消失,并且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到与它相关的画籍,只能凭借古籍上记载的资料来想象当时园林的优美景色,但远远没有图画来得直观具体。难能可贵的是,该书邀请了常州著名画家,担任过常州市文联、市文化局、市书画院领导,现在仍是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江可群先生来为那些没有图画资料的常州古园林作画。该书同时展现了文徵明画的“洛原草堂图”、钱维城画的“舣舟亭全图”、谢伯子画的“寄园图”等,这些珍贵的图画资料让我们读者仿佛穿越般回到了南北朝,唐宋等各个时期,如临其境般游历了那些早已消失的古园林。

三、文笔优美

“      寺观的四周大都是丛林葱郁,水木明瑟,幽静自然,雅致宜人。”、“此画形象逼真,狂放不羁,波涛汹涌,气势非凡,观者无不为之震慑,拍手称绝。”书中这样的描写往往信笔拈来,典雅的词汇,庄严的氛围,气韵天成,用优美的笔触讲叙了一个个深藏在古园林背后的历史真相,由浅入深,有时候还语出幽默,如讲叙毗陵宫在常州地方志上为什么有记载,“道理很简单,皇家园林就坐落在本地,不记也得记。”比如讲到尉迟绪的官位,就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尉迟绪在当时就是常州的副市长兼军分区司令,公安局长。”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在了解了史实的同时,偶尔也会会心一笑。

四、视角独特

      书中突破前人研究的领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地方很多。比如在讲毗陵宫为什么会鲜见于史料记载,“主要原因是隋炀帝死得太早”其次,“就是还没有竣工”为什么明明没有竣工,地方官和监造官却上奏恭请皇上皇后移驾毗陵宫?笔者根据史料和实际情况大胆推测假设,提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观点,就是皇帝有严旨下令,对于竣工时间有严格要求,下面官员不得不“上奏”,准备以大部分已经完工的园林来应付皇帝。所以,“毗陵宫是个大部分完成而又没有完全竣工的皇家园林。”像这样根据史料和历史实情,人情世故进行合情合理假设的还有很多,比如,独孤及的宅地花园为什么取名为东山?前人推测说是“独孤及仰慕东晋的谢安(号东山)所为”,笔者却从独孤及的人生经历,流传下来的诗歌上猜测独孤及是意欲在常州有所作为,以重返朝廷,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取名“东山”,大有东山再起之意。同时笔者还纠正前人错误的观点:如“说到吴亮,偶尔有一发现。《庚辰年》邮票第二枚,是一个草书的“龙”字。关于其出处,有的称是出自古代著名书法家怀素之手,有的称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之首。其实,这个‘龙’字,是吴亮的手迹。”对于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由来,笔者根据曹雪芹的个人经历,常州史料记载,也大胆推测出新的结论:曹雪芹写大观园不是信手拈来,而是受常州大观园的影响。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