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积极意义就不说了,到处都提;喜欢用中性的词,不妨说读书就是一种嗜好、一种浸润,还可以玩穿越。 满架子的书齐崭崭地排列在那,有的根本就没时间翻阅,不要紧,先“装点”一下,有时看看书脊书名就有了一种过瘾和满足感,仿佛早已经钻进去在里面洞穿了几个来回,什么前500年后500年,什么遥远的星球那一头又一下子给钻出来了。现在不是时尚“穿越”这词吗? 空下来说逛街,逛来逛去还是逛到书局里去半天不出来;假期在家说是消闲,闲来闲去依然始终捧着一本书打发光阴,还奉如神明。 正儿八经的书读多了,自觉一脸的肃然,总想要担当起什么使命来,但尚未等到天亮便明白自己亦一俗子耳,读书要读到敢于认清自我、嘲笑自我,方入化境。 闲下来,翻翻乱七八糟的趣闻志怪包括漫画或小人书,竟有了一种快意和亲切感。有时候真糊涂起来,到底是李准的作品《李双双》呢,还是贺友直画出了《李双双》;究竟是作家周立波创作了《山乡巨变》呢,还是贺友直的连环画成就了《山乡巨变》?两相看不厌,唯有崇拜感!戴敦邦早期的连环画《一支驳壳枪》,“文革”时是不署名的,但比起后来他一再画来画去的《红楼梦》,我更喜欢他早期的精细和认真劲,画里那些乡间孩子的发型及老地主屋里的床头摆设,现在想来还是令人再次捧腹。 自己本质上也就一书呆子,不太招人喜欢,所有特长、全部才能、全部兴致及爱好加起来,包括最不可容忍、很不到位、很天真、很不切实际的地方——也只剩读书了,即使是看小人书。 把自己全部过滤掉全部溶解回炉,呵呵,没办法, 沉落或剩下的依然是一些香屑屑和书舍利子。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