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列展览方面,原展厅的环境照明和展柜照明用的是碘钨射灯。这种灯的热度太高,对书画、纺织品和漆器等文物的损害很大,还存在火灾隐患。“这次全部换成了LED灯,既节能,对文物又没有伤害。”施建刚说,整个灯光照明系统改造用了65万元,这样大投入地使用LED灯光产品在县区级博物馆中也是第一次。 硬件设施在不断提升,软件也不能放过。武进博物馆这座仿古建筑,也到了注入现代博物馆全新的内涵与理念的时候。当市民们走进改造提升后的武进博物馆,便是走进了一个多媒体的博览世界。“有别于传统博物馆以藏品为中心的特点,未来的武进博物馆将以人为中心。”施建刚特别强调博物馆的服务性。大量的高清触摸屏,让市民与文物之间没有了“距离”;可租用的便携式“讲解帽”,将完全与博物馆传统的讲解模式区分开来;博物馆还将引进各类高端展览,如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5月底,武进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基础建设部分将全面收尾,一个全新的现代化博物馆就将与市民们见面。 做文化生活的引领者 国有博物馆也好,民间博物馆也罢,这些林立于常武大地的博物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馆建好了,怎样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怎样让走进博物馆和走进超市一样,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区文广新局局长范正洪这样说,“另一方面,文化从来就不该是奢侈品,而应该是生活必需品。” 对于博物馆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吸引力来自于针对性,针对性则要靠市场细分来实现。”市政协副主席居丽琴女士,本身也是地方书画界、文化圈的名人。她认为,博物馆要发展,唯有走主题化、专题化的道路。在上周对武进民间博物馆的考察中,居丽琴提出了这一观点。“现在常州有梳篦博物馆、乱针绣博物馆,都是博物馆主题化的例子。”居丽琴说,以龙承博物馆为例,馆主在宗教文化收藏上颇有建树,不妨以此为博物馆的主题,而此次佛、道教文化展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也为这一建议的可行性作出了佐证。 “将来我区可能会建锡剧博物馆。”范正洪介绍说,展示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是博物馆的一大责任。锡剧博物馆将和武进锡剧团一起,以无声和有声的不同演绎方式,记录传承武进的锡剧传统艺术。在《常州市武进区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暂行办法》中,也鼓励各镇、街道(包括有条件的村、社区)都建设自己的博物馆,以展示地方的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及名人轶事。“这将是一个地区最好的名片。” 目前,位于我区东部的横山桥镇,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横山桥博物馆。这家面积达5000多平米的乡镇博物馆,2012年接待了4万多名参观者,不仅受到横山桥本地受众的热捧,常州市新北区、江阴、宜兴等地的群众也经常来此参观学习。据该馆副馆长孙炎介绍,目前馆内最受欢迎的区域就是“名人墙”和“宗谱馆”。这里还展示有横山桥地貌的沙盘及名家字画……博物馆成了一个地方的缩影。 “博物馆也要积极地走出去,主动出击,加强联动。”目前,施建刚已经计划将武进博物馆的精品展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送进企业、学校、社区。 (责任编辑:DY) (文/谢书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