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到风趣 东坡情商很高,语言能力极强,所以很多朋友往来应酬的作品都非泛泛,或体贴或风趣,有他这样一个朋友真是很幸福的事。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 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斗清坚。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蛟龙护昼眠。遥想人天会方丈,众中惊倒野狐禅。 三年相伴影随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旧痕犹作眼,闭门高节欲生鳞。畏途自卫真无敌,捷径争先却累人。远寄知公不嫌重,笔端犹自斡千钧。 这两首诗言辞巧妙得体,已经不能用诗法局限,先说送铁拄杖的理由,语言极夸张;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以至于可以向铜人讲遥远的事情,言外之意乐全先生寿命比铜人更早更久。这样长寿的人,当然只有铁拄杖才可以相配,竹杖木杖都难免中途朽烂。又因为铁杖是凉的,入怀可以使人像冰雪秋思一样澄澈冷静,将它靠在墙上,可以如蛟龙一样保护午睡。将来哪一天会方丈时,野狐禅见到这铁杖定会惊跑。一根铁拄杖被他说得活灵活现,妙用无穷,偏偏合乎情理,还带出了对乐全先生的称赞与祝福。这还不算完,看他第二首,原来这铁杖是他用过三年的,至今石头上还留着铁杖擿出的痕迹,那么为什么要送旧物呢?看三四句说的“高节欲生鳞”,就是这铁杖已经要化龙了,而且可以用来做武器自卫,可见这是他心爱之物,忍痛割爱才见感情。当然也有缺点,就是铁杖太重,捷径争先是累赘,其实这是正话反说,因为铁杖持重可以使人不走捷径争小利。而且顺带引出最后的另一层意思:早就知道您不怕重,因为读文章就知道您手臂有千钧之力,这话说得真是精彩,如此会说话的人居然官场不得意,奇怪。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这是一首玩笑的作品,先要解释两个名词,青州从事,好酒的意思。过去有人善品酒,遇好酒,则称其为“青州从事”;遇劣酒,则称其为“平原督邮”。因为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他是以谐音方法说明“从事”到脐(齐)为好酒,“督邮”到膈(鬲)为劣酒。“乌有先生”出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就是乌有此事的意思。 起首说接到章质夫许诺送六壶酒的书信,就像陶渊明见到白衣人送酒,高兴得手舞足蹈。急忙打扫房间清洗容器,可是没想到六壶酒(青州六从事)居然化为没了(乌有一先生)。妙在“青州从事、乌有先生”两个称谓,天然相对,都是人称,恰好一个代表酒,一个代表乌有,形象生动有趣。因为酒没到,所以左手虽有新蟹也无意义,只好绕着东篱嗅菊花。将自己说得如此可怜,似乎埋怨,实则玩笑。最后为对方开脱,知道你虽在南海做官,却像孔北海一样豪爽,不会是因舍不得而生反悔,一定是拿到田间鼓励春耕去了,轻快戏谑中显出宽厚。 五六句也是两个典故:有个叫毕卓的人,说他理想就是左手持螯右手持杯过一生,陶渊明无人送酒时只好自己对菊花。“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翻译过来就是:虽然如毕卓一样左手持着蟹螯,但是因为酒没收到也无意义,只好学陶渊明无酒时的样子嗅菊花。不过即使不知道这俩典故也不影响理解。东坡因为读书太多,随口就带出典故,非常自然,实际上直到民国期间,文化人日常聊天还都是随口引经据典的,当今有文化传统的国家依然如此,因为谈吐风雅是文明社会的共同追求。 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 我生孤癖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多谢清诗屡推毂,豨膏那解转方轮。 前一首是东坡问别人为何酒没送到,这首是答一位叫述古的朋友责怪为什么总不赴会。这样的事都通过诗来说,可见那时的诗词是融入生活的。东坡的回答很有意思,首联以生来孤僻到极端作解释,而且年来老病更自我珍重,这理由估计他自己也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他好交游。但是第二联是真正苦衷:不是我忍心错过在美人面前喝酒的机会,是担心新发迹的人笑话我,这点或许确有其事,因为述古是东坡的上级,他们的酒会难免有同僚参与,矛盾是可能的。第三联更是正经说了,北山的鹤不要再怨了,我马上就回山去陪你们,何况到了南亩耕种季节,两句反用北山移文、正用陶渊明的典故,表明自己已经打算归隐的态度,对这官场酒会自然没兴趣。最后谢朋友屡次以诗邀请,以豨膏无论怎样润滑,自己就像方轮无法转动作比喻,为自己辜负对方热心表歉意,通篇从玩笑到严肃,有借口有苦衷,有歉意,亦庄亦谐,八句话将婉曲的心情表达到位,非东坡莫办。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述古闻之明日即来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第一首责怪述古爽约,借花说话,以煞风景之雅罪问责,使得述古不敢推辞,只好答应次日赶来。第二首谢述古来,依然借花说话,可以想见述古受宠若惊之态,极简单的短诗用到如此地步,口才令人叹为观止。 (二)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