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人文论坛 >

常州好故事:常州历史有多久

时间:2018-05-20 10:52来源:未知 作者:安文
“常州是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一官方和流行的说法,值得商榷。“2500多年前”,即公元前574年,只是季子封于延陵邑的时间,而非常州各种历史的开端。

     这是我2006年之作,当即被《国家地理》电子版转载,却被常州一伙文人群起而攻之,至少未引起足够重视。如今向为常州属地的无锡已正式宣称其历史长达3200年,周边也只剩下常州一个城市莫明其妙地固守2500历史之说,我恳请本土史学家们能否擦拭一下老花镜,看看我的一家之言有无点滴参考价值,别再闹把奄城写成淹城、把商周奄城弄成春秋奄城的笑话。有位学究说:常州2500年是因为有明确文字记载,那么,能否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而将中国历史的尧舜禹时期都一笔勾销呢?说奄国乃春秋时江南一小国,你又有什么文字凭据?奄国敢造吴国都不敢造的“三条河套三座城”,出土了编钟等等,难道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吗?

  “常州是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一官方和流行的说法,值得商榷。“2500多年前”,即公元前574年,只是季子封于延陵邑的时间,可作为“延陵”命名之始,而非常州各种历史的开端。
  常州的自然史,应从4500万年前算起。1994年,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首先向世界宣布:4500万年前的中华曙猿是人类共同的祖先,它就在中国江苏溧阳上黄。世界人类学泰斗贾兰坡认为:溧阳上黄水母山中华曙猿,比过去公认的人类的始祖非洲灵长类早800-1000万年,其意义至少不亚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水母山是亚洲发现的第一个始新世地层,以世界罕见、中国特有的中华曙猿、上黄眼镜猴为代表。这儿发现的本期灵长类动物,几近全亚洲的总和。4500万年前的12目、38科、63种哺乳动物,使水母山成为世界古哺乳动物规模最大、最为珍贵的自然博物馆,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认定上黄遗址的发现“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意义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并建议“将该化石产地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推荐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虽然已经遭到溧阳上黄两个水泥厂的毁灭性破坏,我为此十次去上黄保护水母山,但水母山的存在,还是有力驳斥了西方学术界认为东亚人3-8万年前来自东非的观点,对中国和东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共同发祥地在常州,这是常州人的自豪,理应在常州“名片”上大放异彩。
  常州社会史的开端,至少应从6000年前的圩墩新石器遗址算起。从出土的700多用具和5万多陶片看,当时常州先民以种稻、捕鱼和狩猎为生,还进行简单的纺织、服装、制陶和其他手工艺生产。其中类似现代铅球、标枪的石球、石丸,石镟,精美微雕工艺品,可谓常州文化体育和工艺美术事业的萌芽。还有武进寺墩、市郊果园和新岗、金坛三星村和北渚荡等新石器遗址,都在提醒人们,不能无视先民五、六千年前在常州如此大范围和大量的存在。

     说常州城市史起于2500年,也是不确切的。首先,《史记.卷卅一(吴太伯世家)》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自号句吴”。无锡认为“荆蛮”是梅村镇南荆村、蛮巷,梅村就是句吴之都,无锡历史因此是3200年。然而,泰伯建句吴于荆蛮,这个荆蛮可以涵盖整个南方,尤其江南,当然包括常州,最初主要落脚在现武进东南部(雪堰)和无锡西面马山等太湖滨湖地区,后来吴国都城也在阖闾城,包括阖闾大城(武进区雪堰镇城里村)阖闾小城(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湖山村),它与淹城、留城、胥城构成当时吴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获了“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何况民国16年(1927年)前,无锡历来属常州府管辖,马山是不久前常州送给无锡的。故泰伯奔荆蛮,如果无锡仍属常州,准确说应该是在常州市无锡和武进交界处安家,然后向四周扩展,建立了句吴国。如果西安可以将辖区内7000年前仰韶出现的城垣雏形作为文明发端,以丰镐为建城立都之始,那么,常州人文历史完全应该自3200年前泰伯在老常州的武进和无锡建立句吴开始,泰伯应该是常州和无锡人文历史的共同奠基者,这与民国后行政区域调整,以及泰伯庙、墓是否在现在的常州,没有任何关系,如同季子墓可能在江阴或丹阳,而他只能是延陵季子一样,因为江阴或丹阳当时都是延陵。

     其次,商周淹城证明,常州城市史至少3000年。淹城是世界上罕见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代城市,堪称中华一绝。淹城遗址面积67公顷,为“三城三河”形制,且有外廓,仅三道护城河掘土就达70多万立方米。其子、内、外三城周长分别为一、三、五华里,与《孟子》所云“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相符。有人说,淹城乃不满阖闾统治而誓不入吴的季子建筑,“淹”有埋没、滞留之意,但我们知道,我国古代只有国都才有三道河套三座城的形制,连孔子都曾向其习礼的“天下至德第三人”季子,恐怕做不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另外,“天下第一舟”碳14测定距今3000年,在季子前500年就有了。如季子筑淹城,为何却葬于江阴呢?又有人认为,淹城分三阶段筑成,子城是吴为囚越质而筑;内城为汉建毗陵县治:外城乃隋末沈法兴称王扩建。但1986年至1991年南京博物馆5次考古都断定,整个淹城都是一次性难土筑成的。另外,淹城如为季子或吴人所建,外城门理应朝东,但它偏偏面向西北,这是说不通的。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