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年轻时就读常州府中学堂(今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历史、地理课老师是本邑著名学者吕思勉。 吕思勉(1884—1957)是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知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盛誉。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以及民族史、学术史、史学史等方面,写了大量著作。已出版的约五、六百万字。他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学生和同事都敬仰他。 据钱穆大师回忆,吕思勉上课也是很有特色的。他讲中国地理,先在小黑板上画上一省的四至界线,标明这一省的位置。再在界内绘山脉、河流、湖泽。讲解自然地理后,再加注都市城镇关卡及交通道路等。一省讲完,小黑板上所绘地图,五彩缤纷,学生们如身历其境,永不忘怀。 一次考试,吕老师出了四道题目。按常理,每题25分。钱穆当时最喜爱第三道题,是关于吉林长白山地势军情等内容的,于是先答这道题。谁知下笔千言,一发而不可收。待答完这道题,准备答其他题时,交卷时间已到。钱穆只答了一道题,便懊恼地交了卷。心想糟了,这次考试只得了25分。 吕老师在办公室批卷,一些同学在窗外偷看。轮到批钱穆的卷子了,只见吕老师看完卷子,便在卷后加批。本来考试的卷子并不发回,只需批分数,不需加批语。然而,吕老师加批语,写了一纸又一纸,竟无休止。手握一支铅笔,写了一会儿再削,削了再写。吕老师为省事,索性用小刀将铅笔劈成两半,让中间铅条随时抽出,以不断快写。快写铅条易淡,写不出颜色来。吕老师就在桌上茶杯中醮了水写。写的纸湿了,破了,吕老师就用手拍,把纸揿平再写。窗外同学看得呆了,不知吕老师写了多少纸,也不知吕老师写了什么批语,后钱穆知道这次考试,虽然四道题只答了一题,还是得了75分。这件事,让钱穆终身难忘,当时他只有13岁。几十年后,在其《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师友杂忆第二章常州府中学堂一文中,感叹说:“只此一事、亦可想见诚之师(吕思勉,字诚之——笔者注)之为人,及其日常生活之斑。”(文/ 朱达明)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