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少年张太雷读书记

时间:2014-01-14 14:59来源:未知 作者:徐澄范
西郊两等小学堂,“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曾就读于这所学校。

 

      上世纪之初,在现今三堡街的大运河与南运河分水处,有一个带状半岛。它三面环水,沿河边由岩石砌筑成弧形驳岸,镌刻“江湖汇秀”四个大字。这个半岛被居民们称为“石龙嘴”,或称“龙舌头”。在此不远处有所小学,当初称为汇秀书院,后改名为西郊两等小学堂。“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曾就读于这所学校。

  当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艰难岁月。八国联军依靠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攻占了天津、北京等地,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拯救清王朝,清朝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实现强国之梦。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向皇帝启奏:“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朝廷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是新式的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常州地区思想进步人士吴康提出兴办新式小学,得到薛念祖、潘鸣球等人赞同,合力出资创办了武阳公立西郊两等(初等、高等)小学堂,简称西郊小学。

  张太雷的外公薛锦元听说堂弟薛念祖他们办了一所新式学堂,立即前去打听学堂的情况,他得知新学堂比私塾好,就决意要让太雷到新式学堂读书,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

  西郊小学堂建校初期为男女同校,男生班的教室在半岛上,女生班在河对岸的吴氏宗祠里,后来女生班改成汇秀女子学堂,小学堂只有男生。半岛上仅有两个教室,加之学生少,文化程度不一,学校只得安排一个教室里坐着两个年级的学生,教师上课采用复式教学法,一个班级学生上课时,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做功课,教学交叉进行。

  西郊小学的课程设置比私塾的知识范围要扩大许多,设有修身、读经、国文、算学、图画等学科,升入高等小学后,增加了历史、地理、格致(自然科学)等学科。勤奋好学、求知欲强烈的张太雷对每门功课都有兴趣,上课时总是认真听讲,下课后按教师要求复习,直到把教师授课的内容全部消化吸收。课余时间,他最爱做的事是阅读,尤其爱读经典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书。当他读完一本书,就会和同学一起参照书中的情节,扮演书中的人物,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他回到家里,还会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姐姐听。阅读这些书籍,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放暑假了,许多贪玩的孩子心思早已不在家里。而张太雷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待在家里,帮助母亲、姐姐做各种家务。他兴趣广泛,空闲时间除了看书,练习书法,也喜欢下象棋,表弟薛屺瞻成为他的对手。他肚子饿了,背着姐姐偷偷地喝凉水。疲惫不堪的母亲回家,看到儿子发呆的样子,就知道他饿坏了,而此时的张太雷却说,你先吃,我不饿。看到消瘦的张太雷一脸的诚恳,母亲的眼眶湿润了。

  张太雷住在西仓街外祖父家中,每天上学路上,要爬上高高的拱形普济桥,沿运河走好长一段路,两岸是米市、豆市,河中货运繁忙。张太雷天天目睹骨瘦如柴的纤夫、船工、搬运工不堪重负,一幕幕印在他的脑海里,对他们深表同情。一天,张太雷见一位黄包车夫拉着大腹便便的家伙吃力地走着,一阵风吹来,刮掉了黄包车夫的草帽,张太雷马上跑步过去捡起草帽给黄包车夫戴上。他对旁人说:这事对我是举手之劳,但让黄包车夫做到却很困难。

  张太雷自小失去父亲,因而家境清贫,生活艰苦。他从所见所闻中感受到广大民众的悲惨生活,使他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状况十分愤慨,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极为不满。这种思想使他意识到作为一个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他在努力学习功课的同时,还经常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变化与发展,立志长大后要改变社会现状,为贫苦大众解除苦难,让他们都能吃饱穿暖,过上幸福的生活。

  西郊小学的教导主任马次立对张太雷赏识有加,经常鼓励他要勤奋学习,多学一些知识,并要注意锻炼身体,作好一切准备,等长大后,要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为振兴中华而出力。马教导建议张太雷改名叫张复,不仅仅寓意“复兴家业”,更重要的是要立志致力于复兴中华,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志愿与誓言。张太雷当即点头应允,他从此改名为张复,直至上大学前一直用这个名字。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