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刘国钧民族精神形成的三个阶段 (一)

时间:2014-04-15 09:45来源:未知 作者:魏 平
在研究刘国钧生平事迹时,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的民族精神同样在刘国钧身上集中体现,刘国钧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

 

      数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之中,在绵延亘古的人类文明中光彩熠熠。诸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和民族责任感,“崇尚仁义、厚德载物”的雍容大度和宽广胸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励精图治和勇于变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和积极进取等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最宝贵的财富。在研究刘国钧生平事迹时,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的民族精神同样在刘国钧身上集中体现,刘国钧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

  当然,从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刘国钧的民族精神,它不是其个人在某个时期、个别场合、特殊心境的偶然性的创造物,而是刘国钧在长期实业打拼、生活磨砺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思考、领悟、化育而逐渐积累起来的,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在逐步提升过程中达到与时俱进。刘国钧的民族精神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略作分析。

  第一阶段,主要指刘国钧从出生的1887年至1914年28年间,是刘国钧的青少年和青年时代,也是刘国钧从靖江生祠镇跨过长江到常州奔牛镇“弃农从商”阶段。这个阶段以刘国钧的个人奋斗为标志,显示的是刘国钧自发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是刘国钧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刘国钧出生在清末民初,当时满清王朝和国民政府丧失了民族精神,导致中华民族一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和丧权辱国的危亡之中,也是中华民族处于最黑暗、最痛苦的时期。童年、少年的刘国钧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读8个月的私塾被迫辍学,从小就贩卖果品、到道观打杂、槽坊做苦力,以稚嫩的肩膀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1901年,15岁的他带着10元银洋,到常州西南的湟里埠头做了大半年的苦工,然后到了西门外奔牛镇的京货店当学徒,后盘下当地京货店并惨淡经营,由此走上“个人致富”的道路,最终成为当时当地的“首富”。

  显然,刘国钧的发家不是偶然的。晚年时,刘国钧写了一首描写他幼年时代生活情境的诗,诗中写道:“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一生学费钱八百,半世事业万人功。”该诗是刘国钧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清楚地表明:事业的成功,与长期的刻苦耐劳是分不开的。其实,他的家训也反映了同样的道理,“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刘国钧说,家训“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坚定了我的意志”。他父亲还送他一个座右铭:“义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得无道之金”,要求他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刘国钧亲身体验到:要吃,就要自己赚钱,自己做出来吃。即使在生意场上“摸滚打爬”,饱受挫折时,他还鼓励自己“靠人都是假,跌倒自己爬”,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刘国钧最早在奔牛经营的两家京货店,第一家称为“和丰”京货店,第二家为“同丰”京货店,“和丰”和“同丰”中的“和”和“同”,出自他信奉的一句对联,“和以为贵,同而不流”。原来,“和而不同”的儒家思想早已成为刘国钧的经营之道,更是刘国钧的处世之道。

  由此可见,刘国钧早年经历充满了个人奋斗色彩,他的成功映射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思想文化,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他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