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匠人地位不高。都说中国是文献大国、典籍之邦,但有关制造业、古代称“营造”的书籍,几乎没有。一定要找,只有什么《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几本。至于专业类著作,譬如木匠、铁匠、竹匠之类,那就是两个字:“没有”。 有说中国古代建筑发达,阿房宫一造就是十几平方公里,关于建筑专业的书,掰着指头数,却只有3本——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东官·考工记》、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的《营造法式》、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工程作法则例》。 3部文献中,《营造法式》成书于宋代,正是中国文化发展高峰期,其上承唐、五代以来的建筑样式,旁及辽、金、西夏的营造规模,且由于唐、宋以前的古代标志性建筑,因历代争战、动辄焚烧,保存数量极少,《营造法式》的记载,填补了这个阶段的空白,因而,研究中国建筑历史,此书极为重要。 崇宁(1103年)版《营造法式》,因北宋战乱而失传。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秦桧妻弟、平江府(苏州)提举王唤,收罗残本重新刊印,使之得以重生。后世的各种抄本版本,全部源于绍兴本。但因辗转传抄,其中错误百出,且各有残缺,不成善本。 民国八年(1919年),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获见嘉惠堂丁氏影宋本全本《营造法式》,即世称之“丁本”。大喜过望,乃“缩付石印以广其传世”。刻印流传后,研究者发现,这本书系辗转传抄绍兴本《营造法式》,期间抄写3次以上,手民错漏,比比皆是。摹描原图,更为粗陋。因此,朱启钤在“丁本”序言中提出—— 有同好者,倘于斯篇(丁本)之外,旁求博采,补所未备,参互考证,俾一线绝学发挥光大、进至泰西作者之林,尤所忻慕焉。 朱启钤期待的,是能在“丁本”的基础上,旁求博采、参互考证,恢复北宋崇宁本《营造法式》原样、进而将“一线绝学发挥光大、进至泰西作者之林”的人。不负其望,这个人出现了——陶湘。 陶湘(1871年-1940年),字兰泉,号涉园。常州人。近代著名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好读书,藏书30万卷。多明本及清代精刻本。是民国以来,以一己之力,校勘出版古籍最多的藏书家之一。1929年,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陶湘接手了恢复宋崇宁本《营造法式》校勘刻印之事。首先组织队伍。傅增湘、罗振玉、祝书元、郭世五、阚铎、吴昌绶、吕铸、章钰、陶珙、陶洙、陶祖毅等众多当时顶级名家,都应邀参与。其次参考古籍。以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所藏,互相校勘,并参以吴兴蒋氏密韵楼抄本、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本、浙江范氏天一阁影宋抄本、张蓉镜影抄郡城陶氏五柳居本,以及晁载之《续谈肋》、庄季裕《鸡肋篇》、陶宗仪《说郛》、唐顺之《稗篇》等,又与钱氏述古堂藏《营造法式》28卷、图样6卷、看详1卷等,与“丁本”反复校勘,补“丁本”脱误数十条。 校勘完成刻印时,陶湘在版式、材质、印工上,下了大功夫。 版式上,力求呈现宋代原貌。陶湘在故宫内阁大库散出废纸中,寻觅到崇宁本《营造法式》残页,按其版式、字体,请缮写高手摹仿、刻印高手镂版。书中图样,无据校勘,就请承办京城官方工程之老匠师贺新赓等,按《营造法式》第30-31两卷“大木作制度、名目”,绘成界画,附注当时之名称,与原图对照校勘。同时据图制作模型,考证各专门名词演变之沿革。 材质与印工上,陶湘选取与宋纸最近之上好宣纸,多次试印。《营造法式》第33-34卷,原书为彩画图样,抄本为墨色,加注色彩及颜色套印深浅。因无实样可供参考,陶湘邀请色印大家郭世五,按古法监印。彩色版定稿,少者四、五版,多者十余版,直到众学者认可为止。 完成后的“陶本”《营造法式》,诸家之记载、题跋、考订,皆有附录,并附崇宁本残页版式及绍兴本重刻题名于书后,以存宋本之原貌。学界以为,陶本不仅校勘考订准确完备,版式印制等方面亦非常精致,其彩色套印则为前所罕见之创举。 “陶本”《营造法式》1925年刊行后,引起了国内外建筑家及汉学家的重视。1925年,日本著名建筑家关野贞博士,将“陶本”《营造法式》编入《中国建筑史》。其后,又带着学生竹岛卓一专程到上海,访问陶湘。1927年3月,英国《伯灵敦》杂志发表了叶慈博士《论中国建筑》,并寄赠陶湘。其后,伦敦学院《东方艺术研究院周刊》第五卷,又发表叶慈《关于营造法式的笔记》。 陶湘刻印书籍,特别讲究。内容、外观、材质、品相,不惜重金,务求尽善尽美,以致中国藏书界,对陶湘过手的书籍,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陶装”。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傅增湘《涉园藏书第一编序》中述“陶装”曰—— 被以磁青之笺,袭以靛布之函,包角用宣州之绫,钉册用双丝之线,务为整齐华焕,新若未触。有时装订之钱,或过于购求之费而毫不知吝,故持书入市,一望而识为陶装者。 陶湘刻书闻名于世,身后半个多世纪,所刻之书,已被后人目为新善本。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10年间,陶湘刻书数量极为惊人,总计250种以上。主要有—— 《儒学警悟》6种、《百川学海》100种、《宋金元明本词》40种、《营造法式》1 部、《喜永轩丛书》39种、《涉园墨萃》12种、《百川书屋丛书》16种、《拓跋廛丛刻》10种、《影刊唐开成石经》1部、《影汲古阁钞宋金词》7种、《涉园所见宋版书影》初二辑、《陶氏书目丛刊》15种。 民国十五年(1926年),陶湘应傅增湘之聘,主持故宫殿版图书编订。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专门委员。此间,陶湘系统调查、研究了清内府刻书的历史,撰成《清代殿本始末记》一文,并辑成《清代殿版书目》《武英殿袖珍版书目》《内府写本书目》《四库荟要目录》《钦定补刻通志堂经解目录》等多种目录,收入《书目丛刊》。 此外,《书目丛刊》还包括《明内府经厂本书目》《明吴兴闵板书目》《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等,是陶湘研究明代版刻的成果,对后人研究明代典籍版本,有开山指路之作用。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