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清史研究奠基人孟森

时间:2015-02-05 15:51来源:未知 作者:武进档案馆
孟森(1868—1938),字莼生,号心史,世称心史先生,阳湖县人。北京大学教授。第一代清史研究代表人物。

      孟森(1868—1938),字莼生,号心史,世称心史先生,阳湖县人。北京大学教授。第一代清史研究代表人物。

  孟森早年从名师周载帆读书,考中秀才后乡试未中,以授学为业。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到广西边务督办郑孝胥署中任幕僚。孟森利用督办府中藏有大量笺奏、函牍、札记等公私文献档案,著成《广西边事旁记》。后孟森在日本留学期间,还与同乡谢霖一起翻译《簿记学》,该书成为中国早期财会人员学习会计业务的重要著作。1905年,孟森毕业回国后,曾将梅谦次郎《日本民法要义》译成中文,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06年,孟森积极参与清末民初的宪政活动,与张謇等一起到上海创办预备立宪公会,倡导立宪,进行政治改良。为了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1908年,孟森接任《东方杂志》主编职,开辟《宪政篇》专栏,介绍外国立宪制度,宣扬中国君主宪政之路。

  20世纪20年代起,孟森先后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专心致力于清史研究。为了考证清先世与明之关系,他每日步行至北京图书馆抄阅《朝鲜李朝实录》,寒暑无间,著成《明元清系通记》15册。先后发表《心史丛刊》一、二、三集,《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等论著。《心史丛刊》包括《奏销案》、《科场案》、《朱方旦案》、《董小宛考》、《金圣叹考》等15篇文章。《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包括《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文。《明清史论著集刊》收有44篇文章,除上述论著外,尚有《八旗制度考实》、《建文殉国事考》、《清太祖起兵为父祖复仇事详考》《清太祖杀弟考实》、《清太祖由明封龙虎将军考》等文章。这些文章对清朝开国史和明末清初史上许多重大问题给予了深刻的分析论证,使清皇朝留下的大量野史传说得到澄清,如顺治是否真的将龙袍换成了袈裟?孝庄皇太后是否嫁给了多尔衮?雍正到底是继位还是篡位?他是否被吕四娘所杀?乾隆是不是满人?等等。

  《明元清系通记》原名《清朝前记》,已印16册,计90余万字。系用明代的纪元叙述清朝的世家,起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止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作者撰写此书,目的在于廓清清朝统治者讳莫如深的满州早期史实,对后金(清)入关前的世系和活动,作了探赜索隐的研究。该著作清晰地论证了清之先世和清朝兴起的历史过程,也说明了元明时期东北女真族的发展变化,对清的兴起和清自臣服明朝到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历史进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证、整理。此书为我国有关清早期历史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以确凿证据证明了满族是中华民族众多成员之一,源远流长,其来有史。明清更替是中华民族内部政权更迭,并非异族入侵,从而摆正了清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这些研究成果,对后来的清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森在清史研究中提出的论述解决了许多历史上存疑的问题,开拓了清史研究的新领域,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着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孟森曾说:“清史一科,固以纠正清代官书之讳饰,但亦非以摘发清世所讳之为本意。”“其为保护清室之意少,而为维持史学之意多,故虽不信官书,亦不听世俗之传说,尤不敢盲从辛亥革命以后之小说家妄造清世事实,以图快种族之私,而冀耸流俗好奇之听。”(《清朝前记·叙言》)他所提倡的客观求实的学风,对当时学术界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并影响和造就了后来一批清史学者,如郑天挺、谢国祯、罗尔纲、李光涛、谢兴尧、王钟翰等教授,形成清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学派,使清史研究得以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