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喉科名医张赞臣

时间:2015-04-08 10:54来源:未知 作者:武进档案局
张赞臣(1904—1993),名继勋,以字行,晚号壶叟,武进(今武进芙蓉)人。耳鼻喉科、外科专家,曾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及鼻喉科学教研室主任等

      张赞臣(1904—1993),名继勋,以字行,晚号壶叟,武进(今武进芙蓉)人。耳鼻喉科、外科专家,曾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及鼻喉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及中医耳鼻喉科学会名誉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副主任委员等职。

  张赞臣出身于武进蓉湖乡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有铭、父亲伯熙均为当地名医,擅长内、外科。1918年开始,他从父习医,就诊抄方,并学习了《汤头歌诀》、《内经知要》、《本草备要》、《医宗金鉴》等医书。1920年,张赞臣随父到沪谋生。后以同等学历考入丁甘仁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三年级学习,一年后跳级进入由谢利恒主办的上海中医大学五年级继续深造。192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拜谢利恒、曹颖甫、包识生等名医为师。嗣后在上海云南路安康里悬壶行医。1931年起被聘任为中国医学院及上海中医学校教授,主要讲授诊断学、医学史、本草学等课程。与杨志一、朱振声等创办“上海医界春秋社”,并任执行主席,主编出版《医界春秋》月刊。

  张赞臣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是中医事业的坚定捍卫者。1929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卫生部在南京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会上通过了“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提案,并提出“旧医登记”、“禁止旧医学校”、“禁止登报介绍旧医”等12条具体措施。3月10日,张赞臣率先以“上海医界春秋社”名义联合8个团体联名向正在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及政府各部门发出了“快邮代电”,以示抗议,坚决要求取消废止中医的提案。经大家据理力争,终于争取到“废止中医案”暂不执行的胜利结果。解放初期,卫生部也有人提出了“改造中医”的方案,其实质亦是要取消中医。张赞臣知道后,立即组织上海市中医学术研究会进行讨论,并将讨论内容整理为“中医科学化”的小册子分发到全国,得到了医药界的广泛支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视,并在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了“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针,稳定和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

  张赞臣在中医教育、培养中医人才方面是一位出色的园丁。他早在1928年就创办了国医讲习所。1937年与余无言等克服重重困难,合作创办了上海中医专科学校,在沦陷孤岛坚持中医教育。他自己编写了《中国诊断学纲要》、《中国历代医学史略》、《本草概要》等教材,并且被国内多所中医学校所采用。解放以后,张赞臣长期耕耘在中医教学第一线。他培养带教的许多学生如今遍及全国,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1985年起,他不顾年迈体弱,着手主编一百多万字的《中医喉科集成》一书,并对如何培养使用中医耳鼻喉科医师、抢救老中医的经验、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保证专科药物供应、开展中医学术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建议。

  张赞臣在医坛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且业绩卓著。他创办主编《医界春秋》杂志连续11年123期,行销国内外,是解放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医刊物之一。解放后,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并撰编专著12部。其中《中医诊断学纲要》、《咽喉病新镜》等8部专著于解放前出版;《本草概要》、《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等4部著作在解放后出版问世。他最后一部著作《中医喉科集成》于1987年完稿送交出版社,直到1995年5月才出版发行。这些宝贵的学术专著为广大中医药人员继承和发扬中医精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