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机械工程学专家吴学蔺

时间:2015-04-22 10:25来源:武进档案馆 作者:DY
吴学蔺( 1909—1985),字铁如,武进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吴学蔺( 1909—1985),字铁如,武进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上海钢铁公司总经理、第一机械工业部三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兼厂长、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吴学蔺1930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专业,到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32年8月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在严济慈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氖的连续光谱,并与严合作,发表了《氖之连续光谱》的论文。1934年8月,赴美国匹兹堡卡耐奇大学研究院冶金系读研究生,1937年毕业时获冶金学硕士学位。之后,被派到前资委员会昆明中央机器厂驻美办事处和驻瑞士办事处工作,同时学习材料热处理、大件锻造、特殊冶炼等技术知识。1938年底,吴学蔺回国到昆明中央机器厂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副工程师、工程师、第一分厂厂长等职。为了振兴民族工业,他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采用了国外新型炼钢转炉,并且引进国外的密烘铸铁作为高强度高稳定性材料;他自制“马弗炉”,使热处理件的表面可以随意控制,可以是光亮的无氧化的,也可以是渗炭的等;用阶段热处理使零件与刀具等只有极微小的变形而不需要磨削,可以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来改变钢组织的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吴学蔺被任命为上海钢铁公司总经理,这给了他“最大的兴奋和鼓励”。

  从1952年2月开始,吴学蔺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三局技术司总工程师和总锻冶师。他从沈阳重型机器厂开始,逐步改建、设计、建立了其他重型和矿山机械厂,为官厅水库、长江大桥、狮子滩水库及很多汽轮机、卷扬机等大型工程造出了关键性的机件。1956年,吴学蔺以机械制造组组长之职,参加了国务院十二年科学规划的讨论和制订工作。

  1959年底至1960年10月,吴学蔺任中国科学院长春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时,曾协助刘正经研究试验“液态成形”法,即用压铸机将液态钢压铸成零件,可以减少零件的切削加工,使之一次成形,达到最终性能尺寸,这样1台压铸机能代替一个车间的工作量,因而受到一机部和三机部的重视。但合金模和铸件的加工制造在切削工艺阶段十分困难,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失去精度标准,吴学蔺采用模子压铸零件,再用零件压制模子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1960年,长春机械研究所并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后,吴学蔺担任副所长,主要负责检测工作。他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责任制,对每个产品零件、原材料都有很细的检测记录。所有检测量具,均有国家计量院及专林省计量局等历次定量检验记录。所有产品质量都达到国家标准。

  “文革”期间,吴学蔺在极左路线迫害下,身心受到摧残,但他爱党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暂时没有工作,他就在家里翻译科技资料。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振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还主动翻译《美国物理透视》一文,为日后编制科学规划提供了参考资料。1979年后,吴学蔺调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总工程师,后又任厂长。这时,他已年届古稀,壮心不已。他主持研制了我国口径最大的2.16米天文反射望远镜,与美国太空电子系统公司合作研制国内精度最高的13.7米毫米波射电天文望远镜。他和包可人合写的《研制3 -4米反射望远镜的几种方案》一文,为我国今后设计大望远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吴学蔺于1985年9月7日在南京逝世,享年76岁。其主要著作和译著有《二氖之连续光谱》、《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统计强度理论》、《光学与激光》等。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