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冠群(1940—2007),武进人。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网络研究与教学的先驱之一。 顾冠群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计算机系统方面,以他为主要成员,于1965年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一台晶体管数字积分机,率先开拓数字积分机的应用,完成了“自动切割系统和绘图系统”及“潜艇电子航迹仪”的设计,均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3年在北京参加四机部“DJS - 220系列计算机”联合设计工作,获国防工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978年,顾冠群与734厂合作研制成具有基本型通信规程功能的DJS24/25计算机,获国防工办科技成果二等奖。顾冠群还擅长计算机网络工程,他于1976年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教学,是我国该领域最早的研究人员之一。1980年,他编著的我国第一本《计算机网络》统编教材,获电子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1年,他参加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OSI研究工作,重点是协议实现、协议迁移以及异构网络集成技术。“七五”期间,他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标准化网络(OSI)验证”,主持了国防预研项目“军用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主持了研制我国第一个市域标准化网络——南京市域异种大中型计算机标准化网络。1983年至1985年,顾冠群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高级数据链路通信控制器”和“高级数据链路通信规程软件”,完成了总参谋部通信部下达的任务,为制定国家军用数据通信规程标准创立了基础,这项科研成果获1986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顾冠群通过自行开发硬件和软件,将南京市域3个大学、研究所的异种中大型计算机互连成标准化网络,这标志着我国OSI网络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与国际网络技术同步发展。该成果199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从1987年开始,顾冠群作为“8711工程”总体组成员,积极参与筹建中国科研网的研建工作。1988年,他在国内率先研制出“X.25”通信控制器,在北京市电报局首先与国家CNPAC分组交换网相连通,从而打破了国外垄断和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1992年,顾冠群主持承担“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船舶货运单证交换系统”的研制工程。这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开放式EDI系统,在异构网络集成基础上执行标准化EDI协议,与美国GE公司EDI系统可互相操作。该系统成功运行后,系统规模达30多个港口,每年有4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该成果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作为中方首席专家主持了中国——欧共体合作项目“江苏省计算机应用网络”。 从1997年开始,顾冠群主持了江苏省“九五”期间重大攻关项目“江苏金融网络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和“跨行业EDI应用系统”。在现代集成制成系统方面,顾冠群担任国家“863”CIMS主题第一、二、四届专家组成员和第三届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兼任网络专题责任专家,参加国家CIMS规划和实施。他在国内率先研制成MAP/TOP网络的MMS通信系统,其中MMS协议是ISO/IEC制定的工业控制系统应用层协议标准。顾冠群还提出了“全国先进制造技术网络建设标准”,并主持了国家863/CIMS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工程实验室的建设项目,于1994年通过了国家科委的正式验收。 顾冠群于2007年5月26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7岁。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