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明崇祯十六年状元杨廷鉴

时间:2015-07-06 16:11来源:武进档案馆 作者:DY
杨廷鉴(1603.11—1665.02),字冰如,号静山。

      杨廷鉴(1603.11—1665.02),字冰如,号静山。

  杨廷鉴刻苦学习,庚午年(1630)参加乡试,高中乡试榜举人,但以后连续两次北上会试都不理想。崇祯十三年(1640),刚过完年,杨廷鉴第三次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叫孙奇峰,是理学名儒,隐居在河南辉县夏峰村。杨廷鉴顺便绕道去拜访。取道京城途中,被劫到李自成干儿子张鼐的营帐中,被逼担任文书。

  大概半年后,杨廷鉴见机逃出了营帐,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才回到前黄老家。杨廷鉴回家后大病一场。外人只知道他进京考场失利,伤心成疾,他从来也未敢向外人透露被拘在闯营中的生活。

  又过了两年,转眼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杨廷鉴在父亲一再催促下,又一次登上进京赶考之路。这次考试很顺利,先会试中榜,八月参加殿试。杨廷鉴高中状元,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撰。杨廷鉴心情颇复杂,高中状元既高兴又担忧,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大明社稷难以为继,尤其是在闯营中生活的几个月,他看到大明江山易主的时日已不多了。

  李自成的闯军长驱直入京城。倾刻间京城陷落,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宣告明朝灭亡。仓促间,杨廷鉴换了破旧衣服,用炭涂面,混在市民中逃出京城,徒步三千里,九死一生地回到了老家。清朝曾多次特召他进京任职,他都以身体不好婉言谢绝。旧时的同僚不少都是清廷的高官,多次派人来,甚至亲自跑来武进劝说杨廷鉴出山,杨廷鉴一概婉言谢绝。

  杨廷鉴把全副精力放在桑梓的善事、义事上。经过明代后期的战乱,各级学校破坏很大,常州地方上府学、县学已停办多年,校园杂草丛生,房屋破败不堪。杨廷鉴带头发动募捐,仅仅一年就使府县两学堂面貌焕然一新,恢复了琅琅书声。

  顺治辛丑年(1651),常武地区从三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十月底,连续七个多月滴雨未下。麦子受旱,收成只有以往的五分之一。杨廷鉴拿出了家里全部存粮,在城乡开了多处赈粥厂,每天早晚免费供应白米粥。杨廷鉴还亲自撰写倡议地方上有识之士共同来创办赈粥厂的文告,请人到处张贴,发动其他殷实户捐粮捐款。

  杨廷鉴也乐此不倦地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当地的地方官员称颂杨廷鉴为“山中宰相”,老百姓称他“活佛度世。”杨廷鉴的诗、文、字写得好,有人求诗求文求字,他从不拒绝,写好后交给人家,从来也不留下底稿,加以珍惜。

  杨廷鉴为桑梓的事情耗尽了心血,于康熙乙巳年(1665)正月二十八日病逝。享年六十三岁。杨廷鉴逝世给全城人带来悲伤,有“里巷息舂,一郡罢市”之说。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