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小王彬彬的“开门弟子”70后锡剧小生曾丽军

时间:2015-08-18 10:21来源:未知 作者:墨雪
“70后”锡剧小生曾丽军,历经20多年舞台磨砺,成功塑造了近30个个性化的舞台人物形象。他14岁考入丹阳市文艺职业中学戏曲表演专业,2009年师从小王彬彬

 

      “70后”锡剧小生曾丽军,历经20多年舞台磨砺,成功塑造了近30个个性化的舞台人物形象。他14岁考入丹阳市文艺职业中学戏曲表演专业,2009年师从小王彬彬,他的唱腔流畅婉转,音色通透有力,吐字清晰规范,扮相俊美,表演自然,理解力强。近年来,担任武进锡剧团副团长的他又在武进老年大学、湖塘实验小学、坂上小学等教授锡剧,无论是演出还是教学,他都深受观众戏迷好评。

  毫无保留的台柱子

  今年5、6两个月,武进锡剧团在鸣凰、孟河、湟里、泰村、奔牛等乡镇社区及南京共演出锡剧传统戏27场,作为剧团挑大梁的小生,曾丽军扮演着众多不同的角色:《哑女告状》中的陈光祖,《彩球缘》中的王少卿,《夜明珠》中的李云龙,《望子成龙》中的陈若愚,《五女拜寿》中的周士龙,《双珠凤》中的文必正,《珍珠塔》中的方卿……忙而不乱,精益求精是曾丽军对自己的要求。不管演出条件多么艰苦,不管连续作战多么疲惫,只要一登上舞台,曾丽军总是精神抖擞唱腔饱满,他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懈怠,每一个角色都投入全部的情感,每一次演出他都毫无保留地唱出“腔调”。他的表演温婉时动人心弦,悲壮时催人泪下,激昂时鼓舞人心,深情时感人肺腑。台上激越清亮的“彬彬腔”一开嗓,台下的观众便毫不吝啬地一次次送上掌声,他精益求精的表演艺术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戏迷们的赞赏。

  “6月高考、中考期间我们不演出,怕考生们受影响。还有就是今年入夏以来雨天多,要不然这两个月的演出还要多。”曾丽军笑着说,走下舞台的他很温和,“其实下雨天我们也没闲着,5月初新戏《杜十娘》开始彩排,下雨天我们在家排练。”

  武进锡剧团每年下乡送戏都超过200场,作为台柱子,曾丽军的演出任务非常繁重,但身材单薄的他从不喊累,因为在戏迷们心中早已是响当当的“角”了,他更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小王彬彬的“开门弟子”

  “我刚上学那会,对门人家买了录音机,每天一早一晚必放《珍珠塔》,我爸爸妈妈爱听,我也爱听,我知道了彬彬腔。后来,我家也买了台小录音机,过年去舅舅家拜年,也巧,舅舅家有盒《彬彬腔演唱会》的磁带被妈妈借回家,天天放,磁带里的彬彬腔唱段我全学会了。”曾丽军说他就是听着“彬彬腔”开始学唱锡剧的。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机缘巧合,他竟成了小王彬彬的第一个弟子。

  那是2009年,第四届“江苏戏剧红梅奖”大赛在无锡举办,曾丽军当时只拿了一个表演奖,本来是无缘参加颁奖演出的,但由于优秀的年轻小生太少了,最后组委会通知小曾参加演出。演出前,他表演的“彬彬腔”唱段得到了小王彬彬老师的现场指导,这令曾丽军兴奋不已。然而,更令他想不到的是,演出结束时,锡剧名家倪同芳老师找到他,语速极快地说:“小王彬彬从来不收徒弟,你愿意哇,我做介绍人。”原来,倪老师被曾丽军的彬彬腔迷住了,以提携后辈为己任的倪老师主动跑来当牵线人。2009年8月23日,武进区文化局为曾丽军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我省诸多锡剧名家、武进锡剧团全体演职人员以及众多戏迷票友的见证下,曾丽军拜锡剧表演艺术家小王彬彬——王建伟老师为师,成了小王彬彬的“开门弟子”。曾丽军从10岁开始模仿“跌雪”,如今,得严师真传,自是喜不自胜。“彬彬腔其实就是彬彬老师在自拉自唱中一点点琢磨出来的。”曾丽军刚拜了师,就开始自己记谱、琢磨起谱来,大有突破的意思。小王彬彬老师说:“唱得跌得和老师差不多了,世上本无彬彬腔,世上已有彬彬腔——是该琢磨出点别的了,我喜欢。”看来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啊。

  曾丽军有雄心,但他也是个非常踏实的人,他在继承“彬彬腔”三大特点的基础上,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演唱,调整气息,加强节奏感,使字头、字腹、字尾吞吐控制更加贴切,喷口和气口运用更加恰当,首尾腔呼应更加流畅,真正领悟并掌握了彬彬腔变化无穷“虎头龙尾”的真谛。  

  廿多载的舞台春秋,曾丽军成熟了。从配角到主角,从模仿到传承到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热爱锡剧舞台的曾丽军一步步坚定地走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7年他在江苏省第二届戏剧节中获表演奖(《大哥你好》饰陈三根),1999年他在江苏省第五届锡剧节上又获表演奖(《雪梅图》饰荣槐)。2007年起,他连续三届在常州市青年演员汇演中,获专业剧团组表演一等奖。2010年在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小戏专场中,他参演的小锡剧《馄饨飘香》获金奖。2009-2013年的第四、第五、第六届江苏戏剧·红梅奖大赛中曾丽军分获优秀表演奖、银奖。

  让锡剧回归生活

  成绩只代表过去。曾丽军并没有“陶醉”在自己的奖项之中。他说:“农村老年观众是锡剧观众的主力军,当他们走不动时,谁来看戏?”作为一名青年锡剧演员,一入行就好像扎进了“夕阳西下”的凄凉中,但他相信那句话:人类在,戏剧在。小曾希望通过努力,吸引年轻一代了解锡剧。

  周恩来总理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对身边的外国友人说: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秦腔出国演出,被翻译成“秦歌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曾丽军说,他坚信锡剧也会成为江南年轻人青睐的“锡歌剧”。 

  锡剧,是我们常州人自己的剧种,从滩簧到常锡文戏到锡剧,已历经两百余年。它传承着常州人生生不息的艺术脉搏。曾经的小巷,胡琴声声,你拉我唱,自拉自唱。寻常的村落,《拔兰花》《双推磨》《庵堂会》《珍珠塔》,如老屋的穿堂风,不知从哪儿就窜了出来。

  大家一起哼唱的日子,叫生活。曾丽军说,人们在醉饮乡愁后,乡音锡剧一定会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