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一尘不染张肖伧

时间:2015-09-19 10:05来源:未知 作者:张戬炜
张肖伧(1891年-1978年),原名照,字藜生,改字藜青。常用笔名肖伧、茜茜室主、蒨蒨室主。近代著名京剧评论家。常州人。主要著作有《菊部丛谈》《谭剧精微》《歌坛绝响录》等。

   京剧,号称中国国粹,晚清至民国时中国第一大剧种、民间首选文化生活、社会最大传播手段。其时,上至皇公后妃、八旗诸王,下至引车卖浆、贩夫走卒,都可以在红氍毹上、笙歌声里,从某个当红角儿的一个身段、一曲唱腔、一轮秋波里,寻找到自己的艺术痒点。第二天,高贵如朝堂、平常如茶馆,这个痒点继续痒不可挡,时不时挠一挠,愉悦无比。一如当年赵忠祥之于中老年妇女、今日周杰伦之于青年男女。或者,刘德华之于杨丽娟。

  有痒点,就有挠手。民国19年(1930年)12月,上海《戏剧月刊》忍不住,要挠大家的痒痒了。如何挠法,说是要征文,要评选今天中国的“四大美人”。这“四大美人”,还不能是女人,要的是男人扮演的女人!

  这话说得,明摆着就是评京剧旦角嘛。只是这“四大美人”,用得着你《戏剧月刊》来评吗?早在1921年,就有一个叫沙大风的聪明人,在天津《大风报》(这个沙大风,是不是《大风报》的产权人啊?)创刊号上,提出京剧界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为“四大名旦”之说。只是这个叫大风的人,没有给他们排过座次而已。

  座次这事,不是不想排,是不能排。谁能一二三四排下来,把这四个当红的角色镇住,且心悦诚服?万一排得不服众,某位名旦的粉丝把编辑部砸了咋办?

  要说上海人脑筋好用嘛,你说“四大名旦”,你不敢排座次,你不敢做的,我做了,我就吸引眼球了。于是《戏剧月刊》使了个招,叫征文。征文嘛,大家说的,有意见,朝大家提去。于是,民国19年(1930年)第12期上海《戏剧月刊》卷头语说——

  谁都知道梅、尚、程、荀是现代四大名旦,究竟他们的技艺,比较的谁弱谁强?我们惭愧没有判断能力,为此悬赏征求“现代四大名旦的比较”!请诸君用最精确的法眼,作最忠实的批评。就题发挥,适可而止。每篇限定3-5千字,在一个月内寄来,我们当请海上的评剧名流,公同评定名次……

  这帮编辑聪明到贼精,你们既然痒痒,我就挠痒。我镇不住,就让喜欢说三道四的人来说,说对了,是我们的功劳,说错了,各位不要来砸场子,那是大家说的。

  当年的这种活动叫“评花榜”,类似今日之“选秀”。京剧正当红,谁都想说几句,又值今日所说“元旦春节贺岁档”,于是白纸黑字纷如燕山大雪,四处飞来。一个月后,也就是民国20年(1931年)1月第1期《戏剧月刊》上,京剧痒点的消痒剂——由“海上的评剧名流,公同评定名次”的花榜,终于生产出来了。征文第一名为苏少卿,第二名张肖伧,第三名苏老蚕。

  这三个人,对梅、尚、程、荀四位演员的天资、唱工、做工、扮相、白口、嗓音、字眼、腔调、台容、身段、台步、表情、武戏、新戏、旧戏、师友、品格等,列出表格,一一述评。最终,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从此,京剧界四大名旦的排名,固定为“梅、程、荀、尚”。正是这次品评,最终奠定了中国京剧“四大名旦”的名声与座次,在京剧史上留下了描金绣银的一笔,并成为中国戏剧品评活动的典范。

  三位品评人中的第二位,张肖伧(1891年-1978年),原名照,字藜生,改字藜青。常用笔名肖伧、茜茜室主、蒨蒨室主。曾用笔名晓伧、啸苍、青磷、玉茗、玉泓、沁园、霜红、天行室主、天隐庐主人、青松堂主等,近代著名京剧评论家。江苏省常州市人。主要著作有《菊部丛谈》《谭剧精微》《歌坛绝响录》《论韩世昌》《评杨宝森》《告伶界及梨园界》等。

  张肖伧在中国剧坛地位如何,说一件事。在清宫演戏同时兼任教习达16年之久、慈禧太后封为清朝“内廷供奉”、赏四品顶带的京剧名角孙菊仙,民国3年,偕15岁的尚小云演《三娘教子》,闻张肖伧前来看戏,特于前排座位中专设一席,铺白桌布、沏名茶以待。

  至于文笔,与张肖伧同事多年的顾隆高说:“肖伧才思敏捷、下笔千言。数百字文章顷刻而就,无须作稿,亦不留底。”

  张肖伧祖居常州城中西官保巷,祖父茂公即“雅好昆曲”。据其《菊部丛谭·蒨蒨室剧话》中回忆——

  先祖父在世,雅好昆曲。愚幼时常随侍顾曲,见戏中有身披兜篷而手执折扇者,疑而问焉。先祖父答以戏中一切服饰、器具,往往另有作用或意思,不能以常情论。其言简括,及今思之,自具理解。

  张肖伧的父亲张懋才,也是一位戏曲爱好者,喜欢调弄丝竹管弦,尤擅二胡。大哥云笙喜好音乐,能操琴。得长辈与兄弟之家传身教,张肖伧成为顾曲行家和评剧里手,绝非偶然。

  戏剧评论原非净土,张肖伧《蒨蒨室剧话》中说剧评恶习——

  第一种是与戏院有密切关系,此种评论当然是只顾自己,卖瓜者不说瓜苦,尽量的自我宣传。第二种是世故甚深,不肯开罪于人之文,在其笔下,只见锦上添花,而绝少雪中送炭之作。此类文字可与寿屏、喜联有同样价值。第三种是以不知为知,尽可说得天高地远、上下千古,究其内容,或属空中楼阁。第四种是狂捧、死捧文字,如果有人批评其所捧之人,有一不字,其懊丧至不可名状。第五种是人云亦云,摸人家的屁股。第六种是专谈女人,以色为重。第七种喜欢吹毛求疵,指摘别人的不是。

  作为当时名动一时的评戏人,也就是今日所说的“著名戏剧评论家”,张肖伧出淤泥而不染,《蒨蒨室琐谭》中言其落笔——

  语多发自胸襟,不作违心之论,不为歌功诵德之言,不作灌父骂座之谈,不写随声附和之文。吾文如是而已。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张肖伧评戏稿件,坚持“善者扬之,恶者贬之”。为了不受利益牵制,曾宣示除《申报》外,皆不取稿酬。并且说——

  余于伶界,所识殊不少。而听戏十余年,从未报过客票一次。良以执笔评剧,言论终须自由耳。

  一枝“顷刻而就”的笔,满座称兄道弟的人,能在十几年的观剧生涯里,不看一场白戏,当属难能。除《申报》外,皆不取稿酬,则更为可贵。现今有“自由撰稿人”一说,大致是由稿酬养活。究其根本,不可能自由。张肖伧的职业是银行职员,不需要稿酬糊口。由此看来,其才是中国真正的“自由撰稿人”。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