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常州籍老报人顾雪雍在抗战中

时间:2015-10-01 10:15来源:未知 作者:涂桂林
抗日战争时期,顾雪雍冒着生命危险采写了大量新闻报道。作为一位历经磨难和战争洗礼的老报人,93岁高龄的他现在仍然乐观积极,每天坚持阅读报纸杂志。

 

      抗日战争时期,顾雪雍冒着生命危险采写了大量新闻报道。作为一位历经磨难和战争洗礼的老报人,93岁高龄的他现在仍然乐观积极,每天坚持阅读报纸杂志。

  1938年,顾雪雍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新闻系,在如火如荼的救亡呼声中,热血沸腾的顾雪雍担任由著名记者范长江、孟秋江领导的国新社的驻沪记者。由于国新社总社设在大后方的桂林,在特务横行的上海,不能公开以国新社记者的名义进行采访活动,顾雪雍就参加了《大美报》和大中通讯社,在恽逸群等先辈的领导下,投入到火热的抗日斗争中。

  顾雪雍说:“当时的上海,敌伪势力猖獗,我们都怀揣着遗嘱,随时准备牺牲。”

  一天,顾雪雍正在《大美报》编辑部写稿,忽然“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炸弹在隔壁的印机房爆炸了。紧接着便响起密集的枪声,子弹“嗖嗖”地从头上掠过,编辑部里的人立刻伏到桌子底下。枪声、炸弹声持续了10多分钟才停息。报社的3位印刷工人中弹倒下,印机房血迹斑斑,碎纸遍地。

  顾雪雍还清楚地记得,日伪曾给《大美报》的副刊编辑朱惺公发了一封“判处死刑”的恐吓信,要求他停止抗战宣传。朱惺公发表《将被“国法”判处死刑者之自供》一文,严正宣告:“余之头颅能得为无情之枪弹所贯,头颅乃不得谓为无价,头颅有价,死何憾乎!”不久,朱惺公被暗杀了,但其威武不屈的精神却鼓舞了上海人民更加勇敢地战斗下去。

  顾雪雍把这些经历和见闻写成《群魔乱舞的上海》等多篇通讯,用假名“伍中”以密信寄给国新社,并在国内和海外许多报纸上刊出,引起很大反响。

  抗战时期,顾雪雍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敌占区实地采访,在国新社和上海报纸上发表了“沦陷区报道”的内容。

  在上海租界的虹口区,顾雪雍所见沿街店铺都悬挂着日本字的招牌。在去沪宁铁路沿线采访时,他偷偷进入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看到这些繁华地区已经是断壁残垣。一位居民惊恐地告诉顾雪雍:“日军先头部队叫‘烧杀队’,到达时见人就杀,见屋就烧……”

  在满目凄凉的城里,顾雪雍看见到处都挂着有太阳旗的“株式会社”“洋行”。这些日本人经营的公司、商店,垄断了所有重要物资。中国人的大工厂大部分被日本人以“军管”或“合营”的名义吞并了。而沦陷区的报纸和学校,则被迫宣传这一切是“皇道乐土”“中日亲善”“共存共荣”。顾雪雍回到上海,根据所见所闻陆续写了《“皇道乐土”见闻》《日本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以及《日本人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毒化政策》《以华制华政策》等通讯报道,秘密寄给香港国新社,再由他们转发给国内外报纸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随着抗战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日伪的恐怖活动不断升级,大中通讯社也成为日本人袭击的对象。

  1940年的一天,一位共产党员记者外出采访时被特务绑架。大家知道危险正在逼近,便立即搬到一条里弄中,像普通住家般隐藏着。但4月的一个傍晚,当大家正在工作时,忽然从窗外的弄堂里扔进来一块黄色的木块样东西,顾雪雍一眼瞥见这东西忽然“刺刺”作响,就下意识地惊叫一声:“炸弹!快跑!”大家迅速跑出办公室,只听见“轰”的一声,办公室里弥漫着呛人的烟雾,一位没有来得及跑出的事务员倒在血泊中,大家立即把他送往医院抢救,但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了。当晚,大家找了个旅馆,继续发稿。因为大家始终坚定一条信念:“只要人不倒下,决不放下笔杆!”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们经常迁移地址,但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抗日宣传。

  日寇占领上海租界后,顾雪雍随国新社总社社长范长江撤退到内地,在昆明创办《新报周刊》,担任社长,继续进行抗日宣传。顾雪雍说:“侵略者的屠刀,吓不倒坚强英勇的中国人民和中国有骨气的新闻记者,他们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前仆后继地坚持着抗日斗争,和全国人民一道直至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