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串名字,够不够称作星光灿烂—— 胡适、马寅初、冯友兰、张东荪、傅斯年、潘光旦、王芸生、钱钟书、柳无忌、梁实秋、傅雷、许德珩、吴晗、费孝通、曹禺、宗白华、季羡林、卞之琳、朱自清、周子亚、杨绛、萧公权、伍启元、刘大杰、任鸿隽、陈衡哲、冯至、曾昭抡、叶公超、雷海宗、赵超构、陈瘦竹、靳以、朱宣咸…… 假设有一个人,办一本刊物,请这群人作为撰稿人,这本杂志可算作中国最好的杂志了吧?问题是,谁能有这样的号召力,把这些各具个性、笔底生花的、现代文化史上的大师们,一把揽起,心甘情愿地为你写文章呢?如果有这个人,他一定是与这些大师们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之人了。换言之,他必须是中国出版史上一位巨人。 本文所说,就是这个人。他叫储安平,1909年出生于常州府宜兴县一个诗书之家。出生6天后,母亲去世。14岁,丧父。此后,由祖母和伯父储南强养大成人。这个从小命苦的、诗书传家的书生,以其倔强的性格,在中国出版史上开创了星光灿烂的一局。 1946年9月1日,由储安平创办的《观察》杂志于上海创刊,每期约6万字,16开本。杂志封面的英文是:INDEPENDENCE(独立)、NON-PARTY(无党无派)、THE OBSERVER(观察)。上述大师的名字星光灿烂地出现在杂志上。半年后,储安平不无得意地在《辛勤·忍耐·向前——本刊的诞生·半年来的本刊》中称—— 有许多刊物常常不得到本人允诺就将其名字印在刊物上,作为“特约撰稿人”,我们深不以此种态度为然,故凡非确实函允担任者,我们未敢贸然将其姓名列出。我们不用“特约撰稿人”一词,一律称为“撰稿人”,目的在使本刊的撰稿人在精神上能和本刊发生更关切的感情。 《观察》宣示,作为政论杂志,其主要内容是议论政事、宣传自由民主。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公平、独立、建设、客观,是该刊物的“基本原则和主张”。未几,《观察》的发行量攀升至105000份,在全国许多地区(包括台湾)都有航空版。国民政府的不少高级官员,甚至连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的孙科,都是《观察》的读者。中共建国后,费孝通曾说,正当全国知识界需要对中国政局发表意见时,《观察》杂志及时提供了论坛,一时风行全国。现在五六十岁的知识分子,很少不曾是《观察》的读者。 说说蒋介石。这个人曾被称为“蒋该死”,也曾被称为“蒋匪”,官至中华民国总统,最后被毛泽东“赶到一个小岛上去了”。有这样一种叙事,说1949年前,中国所有的坏事,都与此人有关。然此人官至总统,要干坏事,不用亲自动手。所以,能让他亲自动手的坏事,仔细查查,其实是“多乎哉,不多也”。 储安平有幸,在蒋介石亲自干的“多乎哉,不多也”的坏事中,占了一席之位。用民国叙事的方法说,就是蒋总统曾经御笔亲批,封了储安平办的杂志社,还抓了人。这就是中华民国政治史和出版史上著名的“《观察》杂志事件”—— 1947年10月24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临时议会通过《出版法修正草案》,欲以行政手段干预出版。受过西方现代政治学训练的储安平,撰《评〈出版法修正草案〉》一文,对条文加以批评。自己动手不算,还邀请时任武汉大学教授会主席、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的韩德培,从政治法律角度加以批评评析。此举让蒋介石大为不快。 1948年7月,南京《新民报》被国民政府罚至“永久停刊”。一时间,坊间传言《观察》也即将被封。对此,储安平发表《政府利刃,指向〈观察〉》一文,对国民政府加紧言论管制表示不满。 1948年12月,蒋介石亲自下令,查封《观察》,逮捕《观察》工作人员,交由国民政府执行。理由是,《观察》1948年10月份刊出的军事通讯《徐淮战局的变化》,泄露国家军事秘密。12月24日,《观察》被查封,《徐淮战局的变化》的特约记者遭追捕。 史学界以为,《观察》虽然只出了5卷18期,但是,它是19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最重要的论坛,是“第三条道路”的代表性刊物,是当时中国民主运动的一面重要旗帜。查封《观察》,标志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悲歌啼鸣至此为止,标志着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国制度(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希望彻底破灭。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储安平在思想史、政治史、文化史、传播史等诸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其编辑、出版事业方面的成就亦可骄人—— 1931年,编辑政论集《中日问题各家论见》。 1932年,主编月刊《文学时代》。 1933年,任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编辑。 1945年春,任湖南《中国晨报》主笔,年底,任重庆《客观》杂志主编。 1946年9月1日,创办《观察》杂志。1948年12月24日,《观察》被国民政府查封。1949年11月,中共建国后不久,《观察》复刊,仍任主编。1950年5月第14期后,《观察》改名为《新观察》。储安平调任中央新闻出版总署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 主持《观察》期间,储安平编辑出版了张东荪《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潘光旦《政学罪言》、吴恩裕《唯物史观精义》、费孝通《乡土中国》、吴世昌《中国文化与现代化》、朱自清《论雅俗共贪》、何永信《中国在戥星上》、费孝通《乡土重建》、萧乾《红毛长谈》、樊弘《两条路》、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王力《龙虫并雕斋琐语》、周东郊《新疆十年》、潘光旦《优生原理》等著作。 1952年,任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 1957年4 月1日,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1957年6月1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集的座谈会上,储安平即席发言。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为题,在醒目位置全文刊登。据胡乔木儿子透露,毛泽东读后,“一连几天没睡好觉”。你让领袖睡不好觉,你当然也不会睡好,从此,储安平亦结束了他所有的生涯。 储安平于1966年9月上旬失踪。原因不明、生死无考。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