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玉树临风(下)—纪念谢玉岑逝世80周年

时间:2015-11-15 14:31来源:未知 作者:谢建红
依照江南乡间的习俗,亲人的泪水是不可以滴落于垂死之人的身体上的,否则,会影响亡灵升入天堂。玉岑强忍着从心底一阵阵涌上来的悲伤,哽咽无泪地坐在了素蕖的身边

      依照江南乡间的习俗,亲人的泪水是不可以滴落于垂死之人的身体上的,否则,会影响亡灵升入天堂。玉岑强忍着从心底一阵阵涌上来的悲伤,哽咽无泪地坐在了素蕖的身边,听着素蕖的临终遗言。

  素蕖望着戚容惨淡的玉岑,勉力为笑。“人生百年,其实到头都不免是一个死字。我死后夫君切不可悲伤过度。我想,我们夫妻之间,虽然讲是葛衣粗粮,可是我们夫妻的相处,竟然是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的。俗话也讲,恩爱夫妻不到头。如此讲来,我的死,我们夫妻的劳燕分飞,也是命中注定的了。”素蕖最后叮嘱玉岑,“一定要继娶一位德容兼备的女子。一则安抚堂上春秋已高的祖母、伯母、母亲诸位老人,二则遗子尚幼小,也是真的需要母爱的呵护。”说着,素蕖的口舌间已是噤固着不能发音了。她试图奋力地睁大眼睛,深情地再望一眼跟前这个风雨同舟的夫君。然而,她已是不能了。

  玉岑焦灼地轻唤着她的名字:“素蕖,素蕖……”她的留恋的泪水终于涔涔地从眼角流了下来。泪水尚未掉落,素蕖的一缕香魂已然玉殒在走向天国的途中。

  1932年3月10日,钱素蕖病故。3月28日,乃将素蕖夫人的灵柩厝置于祖坟之中。在治丧仪式的过程中,谢玉岑的神态始终恍恍惚惚。将妻子钱素蕖的丧事料理完毕,谢玉岑返回上海,在途中恍然忆起已是清明时节,谢玉岑的感情才慢慢地回到了现实中来。一种痛失人世唯一知己的大悲痛,迅速地把他淹没。谢玉岑乃和泪写下了那字字皆是伤心血泪的《木兰花慢》词。

  遵照亡者的遗愿,岳父钱名山曾经郑重其事地跟谢玉岑提到过续弦一事。谢玉岑口气坚定地回答:“欲报吾师,惟有读书;欲报吾妻,惟有不娶。”

  从此,自誓不再婚娶的谢玉岑自署号为“孤鸾”,“白菡萏室主”便改为“孤鸾室主”。他的《孤鸾词》有许多都是怀念爱人素蕖的感人之作。

  很长一段时间,谢玉岑在夜深人静之时,总是难以入眠。他闭目即看见他心爱的女子素蕖,宛如美好夏日里一枝晚含而晓放的芙蓉花,亭亭玉立。痴情的他深信自己深爱过的女子已羽化成了天国的芙蓉仙子。于是,谢玉岑请好友张大千绘制了近百幅之多的荷花图和《天长地久图》,并嘱方介堪为刻一印章:孤鸾室发愿供养大千居士百荷;还请朱其石刊一印:惟将终夜长开眼。又请郑午昌绘成了《菱溪图》和《天长地久图》长卷。挚友夏承焘自然理解玉岑这样性情中人的丧妻之痛,特赋《踏莎行》一词。

  后来,友人招罗他任职于财政部的苏浙皖区统税局上海第三管理处主任,后又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文书主任之事。但是,伊人已去,索然一袖的清风,玉岑那般情重的男子终是难以释怀。

  1934年5月,谢玉岑的祖母,这尘世间最疼爱他的老夫人钱蕙荪溘然长逝了。谢玉岑再经历如此一番的痛楚,精神就委顿成了落花时节纷纷扬扬飘零的花瓣。玉岑常常在恍惚间似与爱妻素蕖的亡灵相见。7月7日、7月17日,素蕖报梦于玉岑,玉岑从哭泣中梦醒,分别作《玉楼春》、《前调》。

  这样渗透进了骨肉清冷的相思,自然是会无情地侵蚀玉岑羸弱的身子。他积年的肺病再一次凶险地复发了。而且,这一回,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的谢玉岑,因为自己内心的了无生趣,在挨过了1935年他36周岁之后,已然是暮日西沉了。他生命的最后阶段,食少畏寒,在身上盖了八张衾被犹觉寒凉。生性喜爱进食水果的他,却以不胜其寒只能望之而思。

  为慰藉好友的思食水果之情,大千先生特绘制果品册页相慰。在玉岑弥留之际,大千从苏州赶到玉岑病榻之前,玉岑临危托孤,嘱咐先天失聪的长子谢宝树,在病榻前向大千先生行拜师礼,希望大千收他为大风堂的门人,大千含泪允诺。谢伯子(宝树)后来的画作果然深得大千先生的神韵,成为当代著名的国画家。

  1935年4月20日,一生坎坷年仅37岁的谢玉岑,寂然病逝于常州观子巷家中。

  谢玉岑英年早逝,张大千自是十分悲恸。谢玉岑灵堂挂满了张大千的画,特别是谢玉岑生前最为喜欢的荷花。张大千亲自书写了“江南词人谢玉岑之墓”的墓碑,并为亡友扶柩送葬。

  后来,在抗战期间,漂泊在外回到四川的大千先生,仍然记挂着滞留在上海的谢家老小。他专门寄了500大洋给玉岑的家人,以作抚孤之用。钱名山对此颇有感慨。他曾写诗:“远寄成都卖卜金,玉郎当日有知音。世人只爱张爰画,未识高贤万古心。”赞赏大千先生之不忘故人情的高风亮节。

  谢玉岑故后数月,张大千一连三次梦见玉岑,最清晰的一次是在北游归途的火车上。事后,他绘了一幅玉岑生前曾作诗吟咏过的《黄水仙花》,赠给了玉岑的胞弟谢稚柳。画中抄录了这样一首诗:黄水仙花最有情,宾筵谈笑记犹真。剧怜月暗风凄候,赏花犹有素心人。

  谢玉岑的遽而不永其年,让民国年间的许多名士、益友为之扼腕叹息。深为哀恸的徐悲鸿写诗悼念:“玉岑稚柳两兄弟,书画一门未易才。最是伤心回不寿,大郎竟玉折兰摧。”苏渊雷是谢玉岑的学生,他谈起自己的先师时说:“词人谢玉岑,名觐虞,风神秀朗,今之六朝人也。工倚声,出入玉田、白石;尤善钟鼎文字,识者谓不在缶翁(吴昌硕)下。偶临甲骨坠简,下及晋帖,亦复清隽可善。砚余作画,格致奇绝,在石涛、八大之间……”夏承焘的挽联是:“冰雪过江人,旷代谪仙怜谢朓;苍茫思旧赋,他生灵云识东山。”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