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煮切片芋头。冰糖芋泥。鲢鱼头炖芋艿。芋块扣肉。 这就是崔龙海,这位饮誉中国的“江南美猴王”的全部主食。 只不过,86岁高龄的他只是换着茬间隔着食用而已。 谁能想象,两次在死门关上挣扎的“美猴王”精神如此矍铄。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还能够“啪”地摆上一个劈叉!而且,是在他得了要命的胃癌25年后。 崔龙海说 :“我 86岁了,耳朵不聋,眼睛不花,能不戴眼镜看八号字;牙没掉,还能咬炒蚕豆,头发只有30%白的,什么心血管、肝脾肾、肠胃都正常。”崔龙海的儿子崔国伟补充道:“天冷的时候,他还光着膀子洗冷水澡,我都冷的,我看他脱衣服,我汗毛都竖的,老爷子的身体太棒了。”
准备后事,一个月内两次开大刀
1960年,时任金坛市锡剧团团长崔龙海就是江苏省劳动模范,与京剧猴王李万春、绍剧猴王“六龄童”齐名,是目前仍然活跃在舞台的年龄最大的“美猴王”。是什么食品给了他如此旺盛的艺术生命? 因为我是学医出身,好研究个本地食材与养生的关系,话题的重心便一下子转向了他的抗癌主食。 “吃芋头,吃芋头呀。你们来之前,他还在吃芋头,早饭他光吃的芋头!”崔老的妻子马玉琴端出了一只瓷盆,里面还有半盆。“留着中午吃的。”在妻子的导引下,崔老的话匣子打开了,一发不可收拾。 “我在金坛县演猴戏38年,60岁退休到另外一个城市常州跟着儿女过。没想,由于水土不服,仅仅两年,就患上了胃癌。不得不请顶级的上海专家来动手术,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并且还要继续接受让他备受折磨的化疗。崔龙海不肯:“我就情愿死,我不要,我不化疗了,就是,从化疗开始,人从进医院时的118斤瘦到77斤,只有77斤,人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走路都不能走。见到女儿崔国萍,他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能手作作揖。再化疗下去,不死才怪。” 可是,术后22天又因肠粘连、肠套叠、肠坏死而住院,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只能冒险在他刚刚经历过手术的腹部,再次开刀,切掉梗阻的肠道。当时血和脓都喷到两个医生身上,医生说这个人没有用了,我的寿衣、墓穴也花钱买好了,后事已经都准备好了。术后,我昏迷了3天。医生断言我快则半个月,最多只能活3个月。” 妻子马玉琴补充说:“这次真的是可能是危险了。当时寿衣也花钱买好了,后事已经都准备好了。血和脓都喷到两个医生身上,他给我们看了,他说这个人没有用了,他肚肠都烂了,他出来顶多个把小时了不得了。我们连运尸首的面包车和运画圈的卡车都叫好了。” 舞台上的孙悟空,偷蟠桃,闹天宫,踢丹炉,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后来西天取经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有各路神仙相助,而现实中,当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演了一辈子美猴王的崔龙海,却如此无助。 当时,崔龙海身体虚弱,急需补充营养,恢复元气,可他却恰恰进食困难,吃不进,排不出。吃两口粥汤都消化不了,非得过后吐出来才舒服。医生对此也一筹莫展:“大家想办法呀,总不能让他在这儿等死吧?”。
吃下去不堵,红香芋帮他勾销生死簿
好在,在来与崔龙海作最后告别的亲朋好友中,有一位“抗癌明星”,他暗下里提醒马玉琴:“十年前我也得了这种病,后来是吃芋艿,病逐步好转了。不妨试试。” 妻子想到,崔龙海原来年轻的时候,就好吃芋头,可是,作为金坛锡剧团团长,他常年带团送戏下乡,风餐露宿,根本没有例外做点芋头吃吃的条件。“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家里正好也多的是金坛带来的红香芋,抱着让他接接地气的想法,我煮了芋艿,捣成糊糊,没想,崔龙海说吃下去不堵。” 马玉琴至今还记得当时全家的兴奋劲儿。 “于是,我妻子总是煮芋艿给我吃。我其它食物吃不下呀,就是芋艿羹吃得下,吃了不顶胃,拉得出。从此,我天天吃芋艿,切片煮着吃、炖鱼头汤、冰糖芋泥。从只放三片,到每次吃二,三个到四,五个。” 病情危急中的崔龙海哪里知道,为了他,妻子和子女,天天找专家咨询、翻看医书求证,发现“芋艿吞之开胃,通肠壁。芋头的淀粉颗粒小,消化率可达到98%以上;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能够在肠壁胃壁上形成保护膜,润滑肠道,通便”,这些正好解决了崔龙海吃不进、排不出的问题。此外,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之后,能够产生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加上芋头“营养丰富,补肝肾,补中气,排毒,防癌,还能够满足大病之后的营养需求”,才大胆将金坛红香芋认定为他的主食的。 崔龙海演过大闹阎罗殿,勾销生死簿的美猴王,但他出院后连续一个月还在发烧, 当年一口气能翻93个跟头的美猴王,当时竟然虚弱得几乎无力行走。虽然说是死里逃生,但是对于当时已经62岁的他来说,已经是大伤元气了。 可时隔3月,连医生也惊讶了——崔龙海不仅恢复了健康,而且又犟着上台表演了。 在常州市大成殿戏曲会馆,开始演的是文戏《何文秀》,在演何文秀的三访桑园祭拜那一场戏,一般剧团排的何文秀是站着听三祭的,崔龙海就改成坐着听的,但是他的坐是空坐,而且是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脚上。而他的唱段也设计的蛮长的。就这样保持一种空坐的姿势大概要一二十分钟。演到高潮处,崔龙海不顾跟着去的妻子的制止眼神,几次想玩空坐姿势。马玉琴火了:“不要命啦,肚子上两个那么大的刀口,拉裂开来怎么办?!” 怕事有事。刀口果然裂开了,化脓了,烂了。崔龙海拿一块绢头,它淌脓就把它蘸一蘸,用创口贴贴上。妻子马玉琴回忆:“那不得了啊,我使劲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他坐下来吧,他是上去翻跟头,我急得不行了,怎么好翻呢?可他大概好像翻腾空的那个样子在台上转了三圈,就三圈,你算多少,几十个。他哪怕就是明天要死了,今天他还是要撑着在舞台上把这场戏唱完。” 崔龙海这么豁了出去,是有他的思考的:“哎呀,反正人要死了,怕,又有什么用呢。想回来又想回去,反正一个人嘛总是要死的,父亲47岁就死了,哥哥60岁,有两个哥哥都死了,我62岁死,也不算短寿了,也很开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开了,就把死都忘掉了。你叫我死,我偏不死,你说我不能动,我还偏要动,那么死就死,反正就是这么回事,那把这个死的事情都忘掉了。” 没办法,马玉琴和女儿崔国萍只好暗暗跟戏曲会馆打了招呼,不再安排崔龙海上台。
突然玩失踪,九个半小时骑车到上海
崔龙海那个憋屈呀。 演了50多年猴戏的他,每天只好一丝不苟地练习猴戏的基本功。 崔龙海每天很早就骑着小轻骑到公园练功。困在家里,也每天练倒立,一个是早晨,一个是晚上。 可马玉琴慢慢发现,这老顽童在不经意间已经跟她玩起了捉迷藏。因为,她发现,他出去时,家里的芋头总是少许多,而且,有一天,他突然拎回来足足一麻袋芋头! 她让崔龙海坦白,为什么说到子女处住几天,她的电话过去,却总找不着人?发BB机总等不到你回电话?你瞒着家人都干什么去了? 崔龙海只好承认,不登台演戏,他腿痒喉咙痒浑身不自在。只好偷偷托老友帮他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接戏,不收出场费,图个乐。家里的芋艿少了,是他煮好了带出去当饭餐的;拎回来的一麻袋芋头,是回金坛演出反响空前强烈,金坛市文化局李留清局长的老父亲专门从自家的芋田了凿出来送他的! 金坛,对崔龙海有着特殊的感情。1961年10月华罗庚以全国人大常委的身份,到江苏视察工作。10月27日,他回母校看望师生,家乡人为华罗庚安排了一场锡剧《火焰山》的专场演出,看他的猴王戏。华罗庚用地道的金坛话说,乡音好听,乡戏好看,看得蛮惬意格。 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人人都在饿肚皮,许多人得了浮肿病。陪同华罗庚看戏的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听说舞台上一口气翻了90多个跟头的崔龙海,每月只有24斤供应粮、28元工资、3两油时,马上关照:“这只猴王,是我们江苏省的宝啊,他够得上享受高知待遇。” 也许是放心不下,第二天江渭清又召集相关领导现场办公,当场决定把他的供应粮提到65斤、工资提到88元、油提到3斤。当江渭清得知崔龙海对猴子情有独钟,马上对猴王身边养着的猴子增拨了每月13斤供应粮。 那时,金坛人民还在靠利用废城墙种油菜,种山芋,靠自力更生,解决粮油困难,度灾荒,却给了他最大的关爱,他怎能忘、怎能忘!因此,他1988年刚刚退下来时,就领了一个特殊的营业执照:金坛市龙海锡剧团。说“特殊”,因为它的演出是免费的、以猴王戏为主的。 马玉琴还是疑疑惑惑:“没见小车来接你呀。” 崔龙海嘿嘿一乐:“是小车。自己骑的小轻骑呀,到上海九个半小时,到苏州五个半小时,到南京四个半小时,爽啊,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马玉琴直叫晕。 九个半小时骑到上海,正常人也难以坚持啊。这不是让老头子多吃了一份苦了吗?老头子不是更吃不消了吗?她这事办得!好心办坏事啊。无可奈何,她只得答应崔龙海重回大成殿戏曲会馆。他玩失踪,她更加担惊受怕呀。 只不过,紧接着,崔龙海家的车库里发生了一起奇特的盗车案,崔龙海常骑的那辆德国进口小轻骑和一辆自行车全部被盗。 红梅派出所就在他家楼下,他要请派出所帮忙,妻子不让。崔龙海还是去找过所长几次,所长总是意味深长地笑笑:“崔老,丢了,也许是破财消灾,坏事可以转化成好事的。打的,崔老,打的,支持出租车司机增加收入……” 崔龙海无语。 莫非,有人做了手脚? 他一次次问妻子儿女,一个个左顾而言他。
痴迷舞台,一举两得让他忘了癌病
1991年9月,崔龙海重登戏曲会馆舞台,在锡剧《西游记之收小白龙》里披挂上阵,再次扮演孙悟空。 每周五,戏曲会馆总会座无虚席。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崔龙海的猴王戏开场了。 这场演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美猴王孙悟空的武戏。只要他一登台,场子里就人满为患。很难相信,那个在舞台上连翻十几个跟头,金箍棒舞得飞快的美猴王,实际上已经80多岁了。每次演出结束后,总会有好多戏迷不愿离去,他们对这位在台上身手矫健的老猴王敬佩不已。据说,这样的场面已经持续了25年,而25年来演猴王的人从来没有换过。 俗话说:年纪不饶人。古代有两首“老态诗”,将多种常见的老年病描述得十分形象。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一首诗曰:“老态年来日日添,黑花飞眼雪生髯。扶衰每借过眉杖,食肉先寻剔齿签。右臂拘挛巾不裹,中肠惨戚泪常淹。移床独坐南窗下,畏冷思亲爱日檐。”这首诗记叙了多种常见的老年病:飞蚊症、驼背、楔状齿、肩周炎、溢泪症、老年低体温症等等。全诗自我调侃,幽默风趣。赵孟頫享年只有68岁。 明代正统年间当过吏部尚书的魏骥,也写过一首“老态诗”,诗曰:“渐觉年来老病磨,两肩酸痛脊梁驼。耳聋眼暗牙根蛀,腿软腰疼鼻泪多。脏毒头风时又举,痔疮疝气不能和。更兼酒积微微发,三岁孩童长若何。”这位相当于现在人事部长的吏部尚书,又患有痔疮、疝气和听力减退,两首诗中的病症加起来共有十种老年病。 可是您再看看美猴王崔龙海,人家都86岁了,虽然功夫退了动作也不怎么样了,但还是虎跳、抢背的全武行,金箍棒舞得呼呼响,摆“一”字硬是惊得见者直愣愣,真是一只名符其实的“老”猴子! 7岁登台,从15岁那年第一次演美猴王算起,崔龙海已经演了71年猴戏,这也是为他赢得最多关注与赞誉的角色,虽然他说自己更偏爱文戏。为了演猴戏,他一共养过三只猴子,同吃同住,带进带出,整天陪着猴子玩儿,一边玩一边观察猴子的一举一动,跟着模仿它们的行为表情。 关于怎样演好猴子,崔龙海的概念是“演孙悟空,要像猴子;但他是齐天大圣啊,所以又不能完全像猴子。人学猴,猴学人。七分像猴,三分像人。”1983年12月21日《新华日报》的一篇剧评真实地再现了当年他的舞台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登门求访,铁扇公主借扇那场戏,令人捧腹不已。只见猴子戴方巾,披褶子,踩高靴,一对火眼金睛东张西望,抓耳搔脑,却又装成彬彬有礼的斯文样,把一个先礼后兵、深明大义的‘美猴王’演得十分可爱,富有情趣。” 面前的崔龙海给我们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三次被唐僧师傅埋怨时情境,没有上妆,随手抄起金箍棒就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太有魅力了。 六小龄童拜崔龙海为师,也是在看过崔老师的猴戏之后,他说:“我爸爸(六龄童)不会翻跟头,而且您的形象更逼真!”之后,他们保持了多年的通信,六小龄童经常请教崔老师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之后在连续剧《西游记》中出色的表演,崔龙海的言传身教功不可没。六小龄童不光来常州看望过崔老师,2012年3月15日,他从美国百老汇回到上海后,还专门请崔老到他家里,再度切磋“猴戏”,对崔老师创造的一个个美猴王的“美妙肢体语言”大夸“神道至极”。 其实,脱了美猴王的戏装,生活中的崔龙海,给我们的意外更多。现在有空的时候,他最爱去的地方也是动物园里的猴山,有时候甚至还能和猴子们近距离接触。看来崔龙海已经达到“人猴合一”的境界了。 崔龙海记得,1960年他率领金坛县锡剧团第一次去上海国泰剧场演出,县级剧团照例是无法登台的,他们托了人才进去,《珍珠塔》、《十一郎》、《火焰山》……剧团连演好几个月,最后要离开时,还有群众给上海市政府写信,“这么好的剧团,这么好的演员,能文能武,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走了!”名声一响,从此,他们剧团经常去上海表演,而且大多客满。 猴王戏是体力活。为保持演出体力,他首先必须坚持不懈地抗癌。他的“抗癌法宝”就是吃芋头。“没想到,家乡的小小芋头帮了我大忙。”崔龙海笑言。 芋头成了崔龙海每天必吃的食物,多的时候一天能吃2斤。25年来,他坚持食用红香芋,不仅重获健康,还越活越有精神。 “芋头吃下去,只有消化后才能转化为抗癌因子,上台演出,帮我消化,还让我沉浸在戏里,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一举两得。”崔龙海说:“我唱了一辈子戏,已经离不开舞台了,我也不愁吃不愁穿的,就是要唱戏,哪怕在戏台上就此倒下了我也不后悔。” 原来,他的“抗癌法宝”除食用红香芋外,还有一种痴迷戏剧的猴王精神,一种坚韧不拔、宽容豁达的精神。
卸下包袱,每天沉浸在喜悦的神力里
如果说美猴王战胜困难凭借的是神力,那么崔龙海击败疾病重获健康和事业的秘密,则应了他信奉的“八字养生神力”:童心、龟欲、蚁食、猴行。保持孩子般的纯真,无忧无虑以童心待人接物;如乌龟般清心寡欲,坚持四不——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饮茶四不花心;像蚂蚁那样节制饭食,再好的饭菜只吃七成饱;全身运动“猴些”再“猴些”,蹦蹦跳跳爽快腿脚和精神,人老往往从腿脚先老,腿脚要不停地动。演了一辈子的猴戏,晚年的崔龙海在战胜癌症的故事中还真有点美猴王的传奇味道。 猴子嘛,总是闲不住,而生活中的崔龙海,也总是鼓捣新鲜玩意,在演戏之外,崔龙海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玩具。 实际上,在当年大病初愈的时候,崔龙海就经常和孙子一起玩玩具。走进他的房间,那简直就是儿童房了。“这些都是我买的,我就喜欢玩玩具。喏,这个挂在床上的花是前几天逛商场买的;这匹小马我没事时就放在地上走走;还有这只电子鹦鹉,买的时候要三百多呢!”床上有一只小熊,他看电视时习惯当靠枕用,什么那个熊猫敲铜鼓,什么机器人,什么手表样式的手机,床头还有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小娃娃……他已经返老还童多年了。他把自己的岁数都忘掉了,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了,童心就可见一斑。 舞台上的孙悟空,舞台下的老顽童,这就是我们的猴王崔龙海。 崔龙海没有在癌症的阴影下生活,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健康人,卸下心里的包袱,每天沉浸在喜悦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个老人,对疾病的痊愈起到很大的帮助。 癌症不等于绝症,病人不要在患癌之后就自暴自弃,从精神自乱阵脚,而是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还要保持要愉悦舒畅的心情,精神作用在对抗癌症的过程中扮演了关健的角色,精神与食物(红香芋)是患者战胜癌症重获健康的两把利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手术25年了,红香芋救了崔龙海,他要用坚持不懈的演出,来还农民兄弟的情。一直在演。三天不演浑身痒。从7岁开始第一次登台的崔龙海,舞台是他最美好的健康载体。他年轻时与人打赌,一口气打了93个旋子,可以在一张八仙台上连续翻20个小翻。他创造了太多个票房神话、让无数观众为之痴迷的锡剧剧目。他很认真地说,“‘下里巴人’是我崔龙海,我的戏是演给广大老百姓看的。” 崔龙海依靠红香芋这个“法宝”抗癌的事迹传到了北京,2011年11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专程了拍摄了现身说法崔龙海的专题片。这之后,经央视国际频道反复播出后,崔龙海接到了辗转来的国内外的众多电话,金坛红香芋由于有如此好的抗癌效应而名声大震、供不应求。接近5000亩的种植面积,1万吨的年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今年不得不扩大种植面积。对崔龙海这位金坛红香芋的义务宣传员、广告员,金坛红香芋协会的会员们夸赞有加,委托“香芋王”的蔡敖粉上门感谢崔龙海的现身说法,把红香芋的抗癌效应做得全国轰动。 崔龙海涌现出1961年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格外关照一般的感动:哪里是我宣传得好,是你们种芋头种得好,红香芋救了多少我这样的癌症病人的命,你们一次次积了多少德啊!是你们感恩土地,种出了传奇,我一定要带金坛市龙海锡剧团去给芋农义演……说着,崔龙海又开始了舞剑炫棍,还拉开嗓门唱开了…… 我看看“香芋王”蔡敖粉,看看沉浸在71年猴王戏里的崔龙海,好像又跟着穿越了71年。 人生,能有几个71年? 再过71年,哪怕是7.1年,中国的抗癌食物又会有多少重大发现?红香芋作为保健主食又会风靡到什么程度? “美猴王”在念白:“哎呀呀,看前方,雨过天晴,霞光初照,待我前去打探……”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