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冯铉:经常想念着家乡

时间:2016-02-14 09:17来源:未知 作者:张尚金
1月16日,是出身于武进横林余巷、曾就读于武进县中的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冯铉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

1950年12月8日,新中国首任驻瑞士公使冯铉(中)向瑞士联邦主席彼蒂彼爱提交国书

 

      今年1月16日,是出身于武进横林余巷、曾就读于武进县中(现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的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冯铉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每当我想起1982年、1985年两次拜会这位带着常州乡音的老同志的情景,总是激动万分。他严于律己、谦虚谨慎、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老一辈国际共运问题专家的风度,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82年,我在武进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拟请冯铉为新编《武进县志》题词。11月29日上午,经已故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冯仲云的夫人、冯铉的堂婶薛雯帮助联系,我与同事毛文辉、金振之等一行,来到中联部冯铉的办公室。冯铉一边忙着向我们敬茶敬烟,一边说:“家乡编修县志我很高兴,我支持你们的工作,但要题词我不够格。”我们汇报了其他有关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为县志题词的情况,再三恳求他为县志题词,他还是一再推辞说自己不够格。“我可以请别人为县志题词,但我坚决支持家乡编县志。”他说,“我在1930年进武进县中(原常州体育场旁边)读初中,因家境贫困,未毕业就跟随冯仲云同志去东北,当了电车工人,加入了少年共产国际,以后转为中共党员,从此一直未回家乡,但经常想念着家乡。”他风趣地问我们:“现在还有小笼馒头吗,还有马兰头吃吗?这些东西我小时候是很想吃的。”时任中联部副部长、国家对外文委主任张致祥,同为常州老乡,冯铉特地把他请来和我们见面。张老也很健谈,他是常州城里前北岸人。当我介绍到常州和武进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可喜成就时,他们非常兴奋。我还谈及可能要实行“市管县”的体制了,冯铉听说后很惊奇,他原以为常州市和武进县是一直在一起的,他说:“市管县好办法,常州、武进应合在一起。”他又问了他老家横林的情况,由于我不了解情况,一时答不上来,只好答应回去把横林的情况写信向他汇报。

  由于冯铉、张致祥两位副部长平易近人,见到了乡亲格外开心,因此我们一开始的拘谨很快就烟消云散。我们还是一再请冯铉为县志题词,邀他回家乡看看,他仍是谦逊地说:“题词我不够格,我支持编写县志。我多次在飞机上、火车上经过家乡,谁不想下来看看,但公务在身不能如愿。”冯铉和张致祥都表示要回家乡看看,一再表示祝愿武进、常州更加飞跃前进。最后他俩和我们一一握手,送出门外,并嘱秘书送到我们大门口。

  冯铉平易近人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还体现在一件琐碎的小事上。金振之的一本笔记本掉在中联部办公室里了,怎么办呢?我只得冒昧地给冯铉家里打电话,结果当天晚上冯铉偕夫人李斐仪亲自把笔记本送到薛雯家里,再由薛雯转送给了我们。我们当时在北京的同志都说要好好学习中央部门领导同志的好作风,回去后一定要热情接待来客。

  从此以后,县志办公室一直和冯铉保持通信联系,县志办编印的《史志资料》及《武进县志》(征求意见稿)都陆续寄给了他,并再次写信请他为县志题词。

  1985年7月,我与武进县烈士纪念馆张洪元一起,受县政府的委托,赴北京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史良为烈士纪念馆及《武进工业产品集》题字,并请曾在我县戴溪瞿家巷建立江抗指挥部出发东进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为烈士纪念碑题词,同时继续请冯铉为县志题词。这次也是通过薛雯的联系,得知冯铉患病住院刚出院回家,我们既想见他又很不好意思,但他仍然邀我们到家里见面。一到他家,冯铉全家都热情接待我们,并留我们吃便饭。当时冯铉身体很虚弱,一面接着氧气,一面和我们交谈,我们很过意不去。但他热情地亲自切西瓜给我们吃,带我们看园子里种的花卉,并与我们在室外进行了长谈。他说:“上次陪同耀邦同志一道接待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去南京、上海,回来后就生病住院,直至前几天才出院。同住院的老同志一个个少下去了,我还是回来休息的好。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已向中央提出不再担任顾问委员会委员。你们寄给我的县志稿,粗看了一部分,使我了解了家乡的情况。县志办做了一件大好事,要好好谢谢你们。因离家时间太长了,对县志初稿提不出什么具体意见。”我俩及他的夫人、儿子都一致动员他为县志题词,他还是那句老话“我题词不够格,总之我支持编写好县志。”以后由于大家的再三恳求,他说:“免了吧,还是不要写吧!”“我考虑考虑看!”我一再表示:“家乡的人民都很怀念您,都祝愿您早日恢复健康!再一次请您及夫人在适当时候回家乡看看,请您要为县志题词。”他深情地笑了。他问起农村的形势如何,党风如何。他听到武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横林镇工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势,非常满意。但他说:“听说农村有赌博及搞迷信活动,这些问题要很好解决,必须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他听到我讲话中流露出对党风的好转信心不大足时,很中肯地说:“党风是一定能够好转的,我们这个党是久经考验的党,问题要靠我们全体党员共同努力。”我们怕影响他的健康,一再表示过意不去,要告辞离开。他非常热情地说:“不要紧,我非常喜欢和你们谈谈。”他一再表示祝愿和希望把家乡武进建设得更好。他的夫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并再三表示歉意,愿意继续催他为县志题词。遗憾的是他最终仍未肯题词,不过这也体现了一位共产党领导干部的高尚情操。

  冯铉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家乡人民为有这样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土感到骄傲。

  冯铉同志简历

  冯铉,1915年5月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学教师家庭。1933年由党派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1936年回国后任新疆“新兵营”(由我红军西路军突围干部战士组成)政治处主任。1940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室主任,并从事国际共运联络工作。1946年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处处长。1947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副部长兼大连处长,旅大区党委委员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央军委驻天津办事处主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天津局局长、驻瑞士公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兼外文出版局局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顾问等职务。冯铉于1935年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及少共国际第六次大会。曾当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七大列席代表,第十届和第十一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在第十二届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冯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对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进行了抵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守党的机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外事方针,为开创党的对外联络工作的新局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