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因为懂得,所以执着—记女法官、赏石家吴亚频

时间:2017-07-19 11:02来源:未知 作者:钱静华
前不久,从文联的作家、法院的法官,到媒体的记者,为吴亚频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书评,大家发自肺腑敬佩、赞美这位法治小说作家的作品。

 

     前不久,从文联的作家、法院的法官,到媒体的记者,为吴亚频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书评,大家发自肺腑敬佩、赞美这位法治小说作家的作品。

     岂止是书写者。吴亚频1977年踏上社会,1985年进入政法系统,2015年12月从武进区人民法院退休。是最高人民法院“荣誉天平奖章”获得者。

     又岂止是法官。吴亚频是国内著名的观赏石鉴评师、中国首批观赏石高级价格评估师、江苏省价格认定专家库专家。她出版的中英文版《吴亚频藏石》集,被《中国石谱》收录。

     我们习惯性思维:退了休的她,终于有时间悠哉把玩浮磬、伏案再续图谱。

     然而,今年1月中旬的一天,吴亚频告诉我,她的长篇小说《心照日月》,已经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了,33.5万字。

     事实上,退休不久,她就与常州市委宣传部签约,进行新一轮小说创作。2016年“闭关”一年,几经修改,10月初定稿,随即校对出版。如此神速,与其说是信守诺言,不如说,也是她站在人生的节点,对自己法官生涯的无限情怀贲张而出——毕竟是整整31年,是青春、是欢笑、是泪水、是困惑、是荣光……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

     周家巷小学小记者冯宇嫣同学《一次特殊的采访》一文中写道:“您是一名大法官,居然出了这么多书,您真了不起!吴阿姨,您能给我们讲讲写作秘诀吗?”吴阿姨则摸摸她的头,笑着谦虚地说:“我并不是什么专业作家,也没有学过新闻,我写的东西都是来自生活中,来自基层中,来自百姓中。要说写作的窍门,那就是多看、多读,写自己经历的事……”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脚踏实地、质朴无华是吴亚频的禀性,“我原本就是基层法院的普通法官”,所以“从群众中来”的一次次经历会全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注脚于笔端。

     上世纪80年代,吴亚频和她的丈夫都是法律工作者,工资不高、房子很小,生活负担较重。频频出差办案是他俩的工作常态。作为年轻的母亲,“我那个时候出差,经常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孩子没人带,就只能请邻居临时帮忙。面对幼小的孩子,我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想把办案的情况记录下来,等长大后的儿子看看,告诉他,他的法官母亲并不是个狠心的妈妈。”吴亚频的这段话,在她的第一部作品、纪实文学、常州市“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清流飞花》中有相应篇章。这也是她想写些什么的初衷。

     作为政法战线的“双职工”,吴亚频在家里与丈夫交流,很多话题围绕工作;彼此的朋友,也多是法律工作人员。工作于生活中,生活在工作里,让她更切肤体会基层司法人员的艰辛,司法改革的艰难,并为之而感叹。她作品中的人物大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几十年办案,吴亚频书写的裁判文书不计其数,文书的语言是规范平实的,但天平两端有声有色有血有泪,每每激荡她的心绪,让她有还原情节的冲动,拉住坠落的天使,剑指恶毒的魔鬼。

     于是,写作的想法越来越坚定,不仅仅是为了亲人、同事、朋友、当事人,而是想从她的视角,让更多的人了解别样的世态,同样的真情。

     正因为懂得,下笔如有神

     在很多人眼中,端庄雅致、才华横溢的吴亚频应该很少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其实不然,在自己的三口之家,丈夫和孩子两位“男生”生活琐事上很依赖她,在大家庭里,吴亚频更是贤良的女儿、儿媳、嫂嫂,所谓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说这些,一来是想表述她的作品犹如她的人生,有人间烟火,带着温暖;二来,有着这样的生活的她更易号准作品的情绪,在细节的处理上纤毫毕现。

     第三,忙里忙外的她,在短短三年时间,能先后完成70余万字的作品,纪实文学、长篇小说以及法制题材电影剧本《孩子,你在哪儿》,她莫非是“超人”?不是的,她与很多年过半百的女性一般,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去年“闭关”创作中,她每天沉浸在写作中,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有时一连半个月不下楼。最初是端坐在书桌前,时间一长,肩周炎、颈椎病等老毛病全面袭击,尤其是椎间盘突出使她无法就坐。她日渐消瘦的身躯,直至腿脚发麻,半个肩背动弹不得,另一侧的手勉强能敲击键盘。但她没有因此停止笔耕。因为“懂得”,她下笔如有神,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一吐为快的激情又怎能刹得住车。沉浸于人物声嘶力竭的呐喊、生死一线的挣扎,吴亚频似乎忘记了自己身体的疼痛。

     小说《心照日月》初稿完成,吴亚频彻底病倒了。做完诊疗,医生要求她平躺静养,她“谨遵医嘱”,果真躺下——她的双肘下用了两个大枕头,一手举着纸质版的初稿,一手拿着笔,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修改。

     清流飞花处,我心照日月

     在《心照日月》的首发式上,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徐缨(时任常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说,吴亚频先后在民庭、经济庭、行政庭等多个岗位办案,她把30多年的亲身经历倾注于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基层法官对法律的遵从,看到了我们社会每一个成员对公平和正义的向往。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吴亚频对法律的坚守、追求和担当。她从办案的工作岗位退休了,却又在宣传法律的岗位上岗了,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在继续履行着法官的职责。

     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任田水泉也一直关注吴亚频的文学创作。他说,吴亚频的《心照日月》是2014年10月中央文艺座谈会召开以来,首部法官写、写法官的长篇小说,是全国法院系统落实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一项成果,“这不是寻常意义的法官回忆录,而是一部真正的优秀小说作品,是一幅全景展现基层法院生活的真实画卷。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身上落满了生活的灰尘;每一个细节都真实生动,处处沾染着生活的色彩”。

     褒奖之余,大家也都能从吴亚频的字里行间清晰地看到,她绝对不只是为了还原生活回忆过往,更不是为了记录曾经办过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案件,简单作一番是非善恶的评判——

     而是有着烛照世间的担当:如豆光蜡烛,汇聚成一片光海,托举起法治的丰碑。这从《清流飞花》、《心照日月》的书名上,也得到体现。她说:“‘清流’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法官队伍,‘飞花’,说的是在全国近30万名法院干警中,我就是这支队伍中最基层的一名‘小法官’,在中国法制史的长河中更是一滴不经意的水花。” 如果说“飞花”之心是为了让公平正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的话,那么《心照日月》多了一层“心昭天日”的气节。

     而是有着更高的志向和不一样的梦想:当代法官对人性的拷问和对法治的思考。这样的拷问和思考也不可能停留于吴亚频和她的作品。如此的长卷会有更多的续写,“毕竟生活是不朽的”。 (文/钱静华  图/思耘)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