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人爱梅,与蒋重珍有关。蒋重珍(1188—1249),字良贵,号一梅,常州府无锡县富安乡蔡村(今属胡埭)人,宋宁宗十六年(1223)癸未科状元,是无锡县第一个、常州府第三个状元。 红梅兆夺魁 蒋重珍是唐相蒋伸、宋相蒋芾后代,祖父蒋迈在宋政和年间由宜兴迁无锡胡埭里。蒋幼年家境清寒,母亲顾氏教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岁时,父让他师从名家尤袤,在雪浪朱家村建三间家舍,开门见山,门前一棵八百年古柏和一口古井,古柏南面有一个“门前塘”,朱家村至今仍有“状元井”,当地群众仍称“蒋家花园”。蒋14岁寄居雪浪庵谭云阁读书,后人更名蒋子阁。十七岁时,蒋在家开馆授课,边教书边自学,学问大进。 蒋号“一梅”,传说在他四十岁时,邻居新塘乡梅棠村(今常州武进区雪堰镇)张正甫请他去坐馆讲学。张家书堂前有株枯梅,蒋默祈“梅愿”:“某若能及第,梅当复生开花。”从此讲学之余精心栽培。功夫不负有心人,开春竟开出满树红梅。嘉定十六年(1223),蒋四十一岁上京赶考,果然一举夺魁,成为无锡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红梅花开兆夺魁,从此他自号“一梅”,朋友敬其“梅魁”梅棠村老屋正厅民国年间还悬挂“一梅古屋”金字匾额,后人称老梅为“状元梅”,学馆为“一梅学馆”。常州人对红梅也情有独钟,寓意蒋重珍梅花香自苦寒,寄托勤奋读书发达之祥。 苦斗史奸相 蒋重珍高中状元,授湖州幕佥,又先后签判建康军、昭庆军、奉国军。当时朝政被奸相史弥远把持,宁宗去世,史矫诏让赵昀即位,杨皇后垂帘听政,史独掌朝政,还唆使梁成大、李知孝、莫泽“三凶”弹劾与己意见相左的大儒真德秀、魏了翁等大臣。宋理宗赵昀亦看不惯史,无可奈何。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朝廷征召进言,蒋多次上疏,切中时弊,得罪史,被赶出京师,到镇江做通判,坚辞不就。这时,京城起火,太庙、三省、六部、御史台、秘书省等衙门被烧,只有史相府因殿前副都指挥冯树保护而安然无恙。蒋借此事上疏指斥时政:“臣不久以前上疏谈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让陛下亲揽大权,而不是推托于人。倘若以个人富贵私事为中心处世,一言一行,不忘私利,那就是以天下生灵、社稷宗庙之事为轻,不顾国事和百姓。这种做法不只上负天命,就连祖宗、朝臣对陛下的期望也难以实现了。现今陛下临御八年,没听说有什么大作为。相反,诸如选人用官、政事兴废,人人都说是丞相意图。这次大火,宰相广袤华屋保存十分完好,因为人们畏于权势,特意保护。可见人心不古,只知有宰相而不知有君父。陛下如此孤立,将来一旦有所变故,又将依靠谁呢? 为陛下着想,现今之计,对诸大臣可使其富贵,但不可使其久掌大权。”理宗读了非常感动,授他宝章阁直学士,主管云台观。蒋坚持不受兼领待制职俸禄。不久,朝廷因星变征求进言,史病危,蒋进言《为君难》六箴:践言、防欺、任贤、去邪、得民心、顺天道,被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这在史权倾朝堂、生杀予夺的险恶情势下,如傲雪红梅,是要有胆量、识见、风骨的。 苦荐两大儒 端平元年(1234),奸相史去世,宋理宗总算亲政,贬黜“三凶”史称“端平更化”。蒋时兼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并备顾问,他特嘱咐家中不要把家务事情告诉他,便于专心思考“说书”。每次他起草奏章,总是正心纯念穿戴整齐,有密书就手写奏章,皇帝看了他的奏章称赞“公允恰当”。蒋上奏五事,请求任用真德秀、魏了翁。 苦谏挽国运 端平元年(1234)前几年,蒙古大军横扫北方,占领金国大部领土,把金国朝廷从燕京赶到汴京、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请南宋夹攻金国,许诺灭金后归还被金占领的河南地区。理宗眼见百年耻辱有望雪耻,不顾唇亡齿寒危险,贸然答应蒙古请求,在端平元年正月与蒙古军一起攻下蔡州,灭掉金国。四月,史弥远侄子、京湖制置史史嵩之派人携带灭金战利品和俘虏向朝廷报捷,进献《八陵图》。宋理宗听到世仇已灭,大喜过望,问各陵间距离、陵前涧水新近复涨情况,忍泪叹息许久,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说:史嵩之已失去宰相庇护,处境比筑在帷幕上的燕巢还危险,居然还想邀功?请求派遣贤明的统帅,分条呈报能办之事。在举国骄躁氛围中,蒋建议不失明智。然而,好大喜功的京河制置使赵葵、淮西制置副使赵范与淮西安抚副使全子才,力主趁蒙古主力撤退之机收复三京,占据黄河和潼关。朝廷再召群臣讨论,蒋是主战派,但主张开战一定要充分准备,审时度势,逐步收回失地,不能贸然行事。朝廷没有采纳,于是他自请免除说书官职。 端平元年六、七月,宋军进入汴京、潼关、洛阳,蒙古军立即南下。宋军因仓促开战,前锋到达洛阳第二天,士兵粮袋就空了,后续部队在赶赴洛阳途中中了蒙古军埋伏,损失惨重;蒙古军又决黄河水淹宋军,宋军死伤无数,“端平入洛”最后以宋军的溃败告终。 梅香飘千秋 “端平入洛”前蒋“自劾其不能取信朝廷之罪”,三辞不许,以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安吉知州,以刑部侍郎身份带职致仕回到胡埭“一梅堂”。在堂东南小室,置药炉、丹灶、蒲团、纸张,他在这里静坐读书。又在屋后遍植梅竹,建“万竹亭”。“一梅堂”地处凤山,是惠山第九峰下龙尾陵附近,所以蒋又名“龙云小隐”,曾撰《自题龙云小隐》诗:龙山慧山两山云,出能为雨入为晴。云山之气有敛散,敛散之理斯为神。我庐山下有小隐,云为动兮山为静。悠然而出物之泽,屹然而峙地之镇。我见云山善与俱,云山无情不见余。我比云山多此见,不如一似云山无。在朝廷任职时,正是南宋衰微之时,蒋欲挽狂澜于既倒,用尽心血,回乡后日重一日,于嘉熙元年(1237)病逝,享年五十四岁,朝廷赠朝奉大夫,谥号忠文。遗诗《乐溪居万卷楼三首》:小艇溪边月,来寻万卷楼。遂初读书处,鹤去白云留。剩有溪山树,书楼迹已陈。故人不可见,绕树一悲吟。 蒋重珍中状元后,无锡在学前街学宫东南建状元坊,凡元魁、鼎甲都列名在上,如一榜九进士、三科六解元等,成为无锡科举功名坊。无锡学宫《无锡县学新建九先生祠堂记》载陆九渊、尤袤、喻樗、蒋重珍等九人事迹。明正德年间礼部大臣顾鼎臣说:无锡自南宋蒋重珍后没出过状元,因锡山无角,于是造龙光塔。五十二年后,明万历二年(1574),无锡果真又出状元孙继皋。为纪念蒋重珍,明隆庆五年(1571),宜兴茗岭蒋氏奉建蒋氏九侯庙,内设“一梅堂”、“万竹亭”。据说蒋介石就是宜兴蒋氏后裔。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