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将,常州晋陵(今常州武进)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名臣,也是一个爱国诗人。他的“酹江月”一词,充分表达了炽烈的爱国情怀。 北宋和南宋这两宋时期是中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北宋最终被女真族所灭,南宋亦亡于元蒙。在那国破家亡、灾难深重的岁月中,多少爱国志士发出救亡图存的冲天呐喊。两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光照后人的爱国诗人和脍炙人口的灿烂诗词。在这众多的爱国诗人中,我们可不要忘了咱们的老乡胡世将,让我们读一读他的《念奴娇·酹江月》: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这首词首先是抒写亡国之痛,表达对投降派之恨。面对山河破碎,爱国诗人最感撕心裂肺之痛的就是国土沦丧。“神州沉陆……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为何造成这种惨状呢?是与金和议的投降政策。在这种屈辱求和的路线之下,虽然有时称“中兴四将”的岳飞、韩世忠等人才,虽然有“百二山河”那样的雄关天堑,但由于投降派一味主和乞降,结果是 “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终于酿成了国破家亡的深重灾难。 在国难临头之际,诗人很自然就怀念起我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这“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的范仲淹和韩琦,他们二人同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驻守西北边境。这两人都是镇守边境的当世英雄。彼时军中歌谣唱道:“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当时,诗人刚刚走马上任,接替已卒的南宋名将、川陕宣抚使吴阶之职,担负着与“一范一韩”同样的保卫西北边陲的重任。诗人多么想成为和“一范一韩”一样威震敌胆、保国安民的人物啊! 诗人忧怀国事,着眼大局,此时也想起了“汉家三杰”。“汉家三杰”指的是辅助刘邦取天下的张良、萧何和韩信。刘邦攻破咸阳后,项羽背约,只封刘邦为汉王。当时,刘邦对项羽处于劣势。后来刘邦采纳了萧何的计策,築坛为韩信拜将,师出关东讨伐项羽,并最终取得胜利。诗人此时想起这“汉家三杰”,是想以古训今,如果朝廷能像刘邦那样重用贤臣良将,光复失地重建大宋完全是可能的。 作者还感叹英才废弃,庸才误国。当时的“中兴四杰”不用,而古代英杰又成往事。“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指的是当时北宋重臣张浚的“富阳之败”。张浚虽然是主战派,但他志大才疏却又刚愎自用,指挥四十万人马与金兵战于陕西富阳溃败,致使陕西沦亡。诗人前恨和议丧国,近伤富阳之败,怀古抚今,又叹自己壮志难伸,虽然自己尽职尽责镇守边陲,“塞马晨嘶,胡笳夕引”,但面对国破家亡的危局,难耐忧愤攻心,所以“赢得头如雪”。 我们说胡世将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诗人,不但由于读其壮怀激烈的诗词大作,还由于看到他抵御金兵的英勇壮举。在诗人任内,金人破坏和议,兵分二路南下西进。西进一路兵锋直指陕西,所过州县望风披靡,时有将领建议退避三舍以避兵锋。胡世将愤然击桌曰:“世将誓死于此!”决不后退半步,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带领部队与侵略者进行英勇顽强的战斗,屡挫金兵,为保卫西北立下赫赫功勋。 由于朝廷和卖国贼的投降路线,尽管大宋不乏像岳飞那样的英雄豪杰和胡世将那样的爱国重臣,光复山河的大业终成泡影。所以诗人只落得“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了。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