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焦溪五世儒医承槐卿

时间:2018-12-02 15:15来源:未知 作者:单德成
承恩诏(1862—1945),字鼎文,又字亦农,号槐卿,以号行。世居焦溪,他的处方上端醒目标注“五世儒医承槐卿”。其业绩在《常州市志》《常州市卫生志》《武进县卫生志》均有记载

     被列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焦溪古镇,又名焦店,相传因明代朱元璋塾师焦丙在此设塾讲学而得名。位于常州东北部,与江阴、无锡交界,依山傍水,三山环抱,东倚鹤山,北枕舜山,南望石堰山,龙溪河穿镇而过。这里素有“中医之乡”“名医摇篮”美称,至今流传着许多遗闻轶事。

     承恩诏(1862—1945),字鼎文,又字亦农,号槐卿,以号行。世居焦溪,他的处方上端醒目标注“五世儒医承槐卿”。其业绩在《常州市志》《常州市卫生志》《武进县卫生志》均有记载。武进县医学会1980年编印的《武进中医药》前言中介绍:“近贤有内科承槐卿,儿科奚咏裳,外科王道平……”承槐卿列在首位,可见声望之高。

     他出生于岐黄世家,自高曾祖承南溪(字宗华)始业儒知医,曾祖承蓉绶(秀山)、祖父承湘坪(字鸿训)、父承钟岳(字顺昌,号蓉坡),世代相传,至槐卿已是五代儒医,为乡里病人造福不浅。

    承槐卿16岁(《郑陆镇志》记载为19岁)考取秀才,后又补优附贡生。在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秀才)择优报送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称为优贡,意谓以优秀人才贡献给皇帝。他文采出众,随父习医,每次出诊归来,其父总是详细询问诊治经过,从而论析理法,指示机宜。一天,宜兴县丁山一位重病患者邀请他出诊,他慎细诊视,奋笔写下长篇案论,并在同道中传开了,得到大家的赞崇,称之为“澄、锡、常医界泰斗”。由于家学渊源,刻苦钻研,承槐卿遂成为誉满江南的名医,登门求医者整日不断。

    民国七年(1918),族人承发春在宜兴蜀山经营陶业,开设作坊,因地处山区,苦无良医,遂亲邀槐卿前往行医。他在蜀山两年,深得病家信赖,声誉卓著。民国十七年(1928)槐卿移家常州,开诊于千秋坊(原东大街)寿康药店后进,踵门者络绎不绝。不久,应上海亲友之约,每旬去沪行医两天。于是,槐卿医名,又蜚声沪上。

     江阴有一位富商患湿温病,热退两月,胃口不开,卧床不起,当地几位医生的药吃了都不见效。槐卿诊视毕,开了一张名为“异功散”的中药方,轻轻的五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服了三剂,胃口就开,精神好转,又两剂而病愈。同道评论:“别人不是不知道有异功散,只是辨证不明,选药不精,不会使用这个方子罢了。”他“以少胜多,取精用宏”例子很多,在大江南北医坛,赢得较高的声望。

     焦溪南街沈福生薄有田产,开设粮行,经营豆米,惜财如命。民国18年(1929年)秋,使其店员携现金五百银元去安徽芜湖采购粮食。一去两月,音讯杳然。福生失财心痛,思念成疾,病倒在床。其家人请槐卿前往诊治,槐卿发现病者并无寒热,只是饮食锐减,浑身乏力。询其家属,回答说:“病者独处,时常喃喃自语:五百元,怎么办!五百元,怎么办!”承槐卿弄清病因和病情后,背着病员对其家属说:“此系心病,不需用药。可向亲友筹借五百银元,以店员名义修书一封,说是采货无着,恐店中需用,先将货款托便人带回。然后让病者拆书点款,其病自愈。”病家照此办理。沈福生拆读来信,面露喜色。亲自检点十封银元(每封五十元)无误,立即起床,赴店处理业务,病己霍然痊愈。

     承槐卿晚年定居常州,又应慈善机构长年医局医务董事之聘,在该局内科施诊,不取报酬。一生曾治愈不少疑难杂症,虽名高一时,但医德高尚,诲人不倦,奖掖后学,不遗余力,曾先后带徒70余名,远至安徽、浙江。知名的如潘锡生、翟旭、刘济农、狄嘉箴、陈济元、许子平、张建南、王宝海等人。刘济农系江阴著名中医,常州许子平以中医妇科闻名,真可谓“名师出高徒”。民国34年(1945)槐卿病逝于常州,终年84岁。

     他曾说:“余平生无它长,自业医,读书未尝一日闲,顾卷帙或多或少耳。”临床遇到疑难病症,常查阅古今医籍,至废寝食。并云:“临证处方,务谨于细,莫忽于微。”强调选药要精当,力求做到“多一味不必,少一味不可”。他对学生说:“医虽小道,关系民命,与治世相仿。平时诊病,不忽于微,毋忘‘人病即己病’,必遵守前辈垂训,‘慎思明辨’,毋犯‘毫厘千里’之误。”他还说过:“药医病易,药医药难。”意思是用药治病容易,只要临诊论治,对症下药。而要纠正庸医用药之误,即提高中医的医疗水平,就相当困难了。

     承槐卿家教有道,言传身教,后辈继承衣钵,造福一方。长子(系养子)承少槐,次子承小槐均自幼随父学医,深得祖传精要,擅长诊治内科诸疾,诊断细致,用药慎重,疗效尤著,都是当地名中医。承小槐之子承挹中,薪火相传,名噪一方,亦负盛名,业务繁忙,深获群众信赖。承氏家族中从事中医事业的,尚有侄孙承博渊、承碧云(博渊长女)等后起之秀。

     承槐卿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他根据临床经验,亲手编定医案六卷,可惜于日军侵犯常州时,毁于兵火。后人学习研究他的医术,多互相借读传抄。近来有人搜集各家藏本,整理选辑成《武进名医承槐卿医案》。承博渊在《江苏中医》1963年第2期发表《承槐卿先生医案》,作了精辟的评析:“其平素对祖国医学用心探讨,诊病察疾,无不慎思明辨,虽年逾古稀,好学不倦,故积有数十年之丰富经验,奈诊务纷纭,未遑著作。”承挹中在武进县新安公社卫生院工作期间,编写《承槐卿医案》油印本,作为镇江地区1981年第三次学术活动交流材料。狄嘉箴乃郑陆镇名中医,曾任郑陆联合诊所负责人,其子狄忍安医药兼修,保存着父亲珍藏的《承槐卿医案》(如图)手抄本10余册。

     “儒医”之名自宋代而始,《宋会要辑稿·崇儒》:“使习儒术者,通黄素(《黄帝内经·素问》),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历史上的常州,儒学兴盛,为儒医的成长提供了沃土。常州历代中医学家多为儒医,或先儒后医,或医而好儒,或儒而兼医,或亦儒亦医。他们奉行“不为良相,则为良医”。颇为巧合的是,承槐卿的“槐卿”两字,古人以为槐树象征官运吉祥,三公九卿统称为“槐卿”,承槐卿未成良相,却成了良医,也就是人们所称赞的“功同良相”啊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