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青果巷走出的老中医汪慎安

时间:2019-05-06 15:38来源:未知 作者:单德成
原青果巷52弄24号是“三锡堂”最后面的一进房屋,原户主汪慎安(1922—2010)是汪赞纶的嫡长孙,汪慎安退休前为常州市广化医院中医师。汪老精医道、通佛禅、工诗词、擅书法

 

      5月1日,艳阳温煦,青果巷“开街”第三天,我不顾“错峰旅游”的劝告,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来到青果巷19-5号,门口的标志牌上写着“三锡堂,清末进士汪赞纶故居。汪赞纶(1839-1921),江苏典业公会会长,曾参予发起‘苔岑吟社’,被誉为‘模范缙绅’”。现第一进房屋被辟为“片仔癀博物馆”,醒目处有路锡坤(汪氏亲属,书法家)写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隶书镜框,第二进是尚未正式开放的古色古香的正厅。在两进之间是装饰一新的庭院,一位穿着漂亮女游客坐在花台上拍照。院内有一株高大的橘树,据说是当年三锡堂的遗存。佇立在橘树前,一幅幅与三锡堂相关的清晰画面,如影历历,呈现眼前。

      “三锡堂”是汪氏堂号,创建于1719年,其来源是“帝命三锡宪邦文武”。原青果巷52弄24号是“三锡堂”最后面的一进房屋,原户主汪慎安(1922—2010)是汪赞纶的嫡长孙,汪慎安退休前为常州市广化医院中医师。汪老精医道、通佛禅、工诗词、擅书法,他年长我21岁,在同一科室上班,在古文、书法和写作方面有共同的爱好,算得上亦师亦友,有着近50年交往的忘年交。

      汪慎安心智过人,崇尚医德,仁术济世,师从青果巷名医徐衡之。从事多年针灸骨伤科临床工作,擅长以头针治疗小儿脑瘫、脑炎后遗症等症,使许多残花弱蕾重吐芳华。退休后以诊治内妇科杂病见长,治疗不孕不育更有“绝招”,让许多盼子心切的夫妻生出了宝宝。声誉日隆,应接不暇,深受群众热捧。他的专用方笺印有“般若(佛教术语,意为辨识智慧)轩三锡堂”红字,他的诊室内悬挂着“业广惟勤”的篆体书法匾额。《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指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汪老的一生,正是辛勤不懈地工作的一生。

      2009年5月,我赴三锡堂拜访汪老,见其精神矍铄,殊感欣慰,逐萌生将其20篇学术论文汇编成册的意念,承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064班雍坤、潘佳麟协助输录和编排,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如愿以偿,一是学习宝贵而又丰富的临床经验,二是温故而知新,三是作为学术史料保存,真可谓一举多得。汪老仔细翻阅凝聚一生心血的文集,欣慰地笑了,我俩交谈甚欢。谁料想,在赠送《汪慎安学术论文集》的次年,汪老驾鹤西去,那次见面竟成永诀。

      汪医生的夫人王蓉仙本是大家闺秀,16岁母亲去世,19岁父亲去世,嫁到汪家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在家庭最困难的时期,她学会了缝纫,是远近闻名的“裁缝”,经常半夜里就起床干活,再苦再难也没让一个孩子辍学,1993年病故。

      2004年8月21日下午,我随着常州电视台记者和汪医生的几位子女再次回到已经拆除的汪氏老宅原地,那是缘于“思故里,念亲恩,四兄妹捐资60万助学”的一段佳话。

      汪忠(长子)、汪孟英(长女)、汪信(次子)、汪虹(五女)是汪慎安、王蓉仙夫妇的四位健在子女(二女汪蓉去世),捐献祖屋搬迁补偿款60万元,成立重点扶持贫寒学生的“慎蓉爱心基金”。当天下午2点,首期“慎蓉爱心基金”在市一中正式结对25名寒门学子,这项基金的发起人是年逾古稀的汪医生长子汪忠。

      青果巷修复工程启动后,得知祖屋要拆迁,自学成才的汪忠给弟妹们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弟弟,妹妹,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都是在青果巷度过的,现在青果巷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消逝了,总有一种想回到家乡,家乡却没有了的心痛。真的感谢政府决定修复青果巷。祖屋搬迁,有一笔补偿款,我想这笔钱应该用来做些善事,做点有意义的事,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个提议得到了他的三个弟妹以及他们家庭成员的一致赞同。

      2013年,汪家四兄妹委托常州市中华慈善总会,从父母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建立冠名为“慎蓉爱心基金”的慈善基金。2014年5月底,祖屋搬迁补偿款下来了,四兄妹共同拿出60万元,设立“慎蓉爱心基金”。他们认为“父母总是教育我们两点。第一点,一定要好好学知识。口袋里有钱,可能第二天就丢了,但你学会的本领和知识,谁也偷不了抢不来,会伴随你一生。第二点,一定要与人为善,能帮助别人一定要帮。就这朴素的两点,让我们觉得父母很伟大。”

      汪家四兄妹对常州市一中感情深厚。除了大哥汪忠,其余的三位都是市一中毕业的。汪虹的儿子也是从市一中毕业的。四兄妹一致决定,将“慎蓉爱心基金”的爱心点设在常州市一中。

      在捐赠仪式上,曾任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校长的汪信,诚挚地阐述了他们的“助学宗旨”:“我们希望帮助的对象是贫寒且品德高尚的孩子。他或她,必须诚实、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和长辈,对他人富有同情心。成绩很重要,但永远是排在第二位的。即使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拥有优秀的品德,我们也同样愿意帮助。”

      汪家四兄妹觉得,对于贫寒学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关怀和帮助。“慎蓉爱心基金”除了对贫寒学生资金支持外,还将利用这个平台,继续做一些思想方面的交流工作,“赠送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书籍、赠送慰藉心灵的赠言卡等等。我们还打算建立专有的邮箱和博客,可以与孩子们随时交流。”

       汪家四兄妹捐款助学的感人事迹不但见诸报端,常州电视台的《德道正前方》也作了专题报道,我作为单位代表也荣幸地参加了活动。

      据老辈人回忆:“三锡堂”原坐北朝南有五进,主厅左右两侧和后进院落是汪氏家族居住地,东侧是书房,有大小几十间屋。天井里栽种了松、竹、梅等植物,每年4月,百年紫藤繁花似锦,芳香四溢。汪慎安医生沿习了祖上喜爱种树植草的传统,在他家不大的庭院中栽种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2003年夏日,我在编辑医院成立45周年画册时,专程去青果巷采访汪老,老先生正在神情专注地用喷壶浇花。他得知我也喜爱盆景,马上取了一盆文竹送给我。在我精心呵护下,经过分盆移植,虽然几次搬家,文竹越长越旺,青翠欲滴,舒展秀丽,自带高雅的气质,为家里增添一些古朴雅致的韵味。

      汪老送我文竹,至今已历时16年,凝视文竹,睹物思情,思绪万千,汪慎安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屡屡眼前浮现,三锡堂的情谊在这里得到拓展延伸,汪氏四兄妹的善举悠久绵长,亦如此竹长青! (文/单德成)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