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金启生:铁市巷的奇女子

时间:2020-06-10 13:27来源:未知 作者:陈伟堂
运河边有一条数百年来经营和生产铁器的古巷,名铁市巷,一百年前这条巷子出了一位感动常州的奇女。为了她,民国审计院院长庄蕴宽亲自写了《金女士启生小传》


      运河边有一条数百年来经营和生产铁器的古巷,名铁市巷,一百年前这条巷子出了一位感动常州的奇女。为了她,民国审计院院长庄蕴宽亲自写了《金女士启生小传》,江苏省时任省主席钮永建极为赞扬她。

      金启生(1897—1930),世居常州府城铁市巷,父金荫槐是个医生,以行医济世,母亲早年亡故,金启生自小失去母爱,于是她同情天下失去母爱的孩子,并立志要为他们兴办学校,使他们能受到教育。1923年,金启生毕业于暨南大学法学系,她应南洋华侨的邀请,就聘于荷属印度尼西亚华侨学校。民国时,常州人的生活非常贫困,失学儿童很多,这时候常州的有识之士冯晓青和伍琢初集资,在古运河新坊桥堍灵官庙址创办“私立常州贫儿院”,但因缺乏资金,办学规模很小。民国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1924年常州境内经历江浙战争,乱兵在常州抢劫,常州百姓苦不堪言,贫儿院集资筹款更加困难。金启生听说后说:“冯公(晓青)是大善人,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好人。”她在南洋写信给冯晓青,答应愿意以为贫儿院募款为己任,冯晓青感到很高兴,同意了她的募款计划。金启生为了募集常州贫儿院的办学经费,她毅然辞去在印尼华侨学校的高薪职务,她不要报酬,不谈个人婚事,数年奔走于南洋群岛,向华侨募款。数年间金启生陆续将在南洋募集到的款项汇到常州,她“无矜色(自夸),无饰(装饰)言”,共募得侨胞捐助法币8万余元(有说10万),金启生回家乡常州探亲的费用都是自费,从不动用贫儿院集资款,冯晓青开始相信金启生是一个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人。

      另据已故原武进商会会长蒋克定回忆,金启生把自己在太湖马迹山的数百亩农田也捐给了贫儿院作为办学经费,金启生可谓是常州地区民国早年著名的女慈善家。由于金启生为常州贫儿院的开办长年奔波劳累,终于积劳成疾,1930年不幸因病住院,同年7月逝世,年仅33岁。1930年庄蕴宽先生从北平回到常州,冯晓青就向他讲到金启生为常州贫儿院募款的事,庄蕴宽又将金启生的事迹告诉了时任江苏省主席钮永建,钮永建极为赞扬。

      由于有了侨胞资金的支持,“私立常州贫儿院”还在常州开了分院,这些贫儿许多是孤儿,贫儿院设小学、职业两部,实施七年义务教育,初小四年,高小三年。1928年添设女子部,进行职业教育,设有妇女工艺厂,女生学习织布、缝纫和刺绣等,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1935年,贫儿增至1000余人,贫儿院还开了四座分院,女子部在北门分院,东门分院位于县文庙,西门分院在老西门外可庵,南门分院在小南门外清水潭。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常州,贫儿院停办。1942年贫儿院复学。

      为了表彰金启生的赤诚慈惠之心,1931年常州社会各界特在椿桂坊灵官庙贫儿院天井内建立石质“金启生女士纪念塔”。庄蕴宽撰写碑文:“失我擎柱——金启生女士小传”,并手书“惠普兰陵”。以后常州人又在塔前建“启南楼”,表示不忘她对常州教育事业的贡献。1953年常州市第一中学迁址于椿桂坊贫儿院旧址,对“金启生纪念塔”进行了迁移保护。  文/陈伟堂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