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子彬(1891-1980)又名费保彦,字四桥,武进孟河人。费子彬出生于孟河医派世家,他曾祖父就是孟河医派创始人之一费伯雄。费伯雄和费子彬的关系,现在各种资料的介绍比较混乱,有说是叔侄,有说是爷孙,都不对。费伯雄独子叫费碗滋,费碗滋生有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叫费惠甫,而费惠甫就是费子彬的父亲,所以费子彬是费伯雄曾孙。费子彬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但他刚开始并没有学中医,而是就读于常州府中,毕业后考上南京两江政法学堂,学习政治经济专业。不久民国建立,费子彬的才能被当时北洋巨头许世英赏识,被招募到北洋政府任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加上日本侵华,从政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比较大,费子彬深思熟虑后弃政从医,南下上海在春申浦操起祖业,开诊所治病救人度日。1949年春,费子彬再次南下从上海到香港继续悬壶济世。经过几十年积累,费子彬医术名声鹊起,许多文人名士如钱穆、林语堂都找他看病,而费子彬还以一帖中药治愈张大千怪疾而得到“费一帖”的美誉,张大千因此绘费子彬画像相赠以示感谢。费子彬年轻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在民国四年(1915)出版了《四桥随笔》,他还把自己诊疗经验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孟河医案》以惠后人,他也擅长诗词,著有《古玉虹楼诗存》《古玉虹楼集定庵词》等。 费子彬是中医名手,他的墨迹多见于所开药方,书法作品则很少见,收藏到他这幅扇面书法(如图)是无心插柳之举。有位朋友在转让一个蒋屠成俊山水扇,我知道蒋屠成俊原名屠时,字成俊,她还有个妹妹叫屠格,字逸俊,姐妹俩都是民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萧俊贤的得意弟子。屠成俊嫁给了蒋骥,民国时期尚有妇冠夫姓的风俗,于是更名蒋屠成俊,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的屠岸先生,就是她的儿子。蒋屠成俊这幅作品深得萧派山水真传,画面苍茫浑厚,而且她作品也很少见,对我来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乡贤作品,于是商定购入。当时问扇子另面是谁写的书法,朋友说是一个小文人,就没太在意。作品到手后细看,发现这画是蒋屠成俊为四桥先生所作,四桥本人又在画面上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而且提到了“碧漪”这个名字。另面书法是行楷书,落款写“录八指头陀诗遣兴余生”,盖一阴文印“费”,这几个因素串联起来,这幅作品来龙去脉就很清晰了。这幅山水画是蒋屠成俊为费子彬所作,民国时候一般都以字号相称以示尊敬,所以蒋屠成俊落上款为“四桥先生”,而四桥先生费子彬在蒋屠成俊扇画上抄诗说到的“碧漪”,是费子彬夫人侯碧漪,她也是民国时期闺秀画家,张大千的女弟子。扇面书法是费子彬自己写就,因为扇面写得很满,落款空间不够,而且这扇子又是费子彬自用“遣兴余生”的,所以就没有像一般情况落自己名号,而是盖一个“费”姓印章示明身份。费子彬写的行楷颇有书卷气,书法每一行都写到底,没有长短行的变化,这样的布局最简单,毕竟他不是专业书法家,对要求和难度比较高的章法不易把握。去年底我得到一把侯碧漪书画成扇,当时还因为没有收藏到费子彬作品感到遗憾,没想到不久就心想事成,真是喜出望外。 中医师擅长书法和绘画,这现象以前比较常见,书画和中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似乎它们之间互通壁垒并不高。我收藏乡贤翰墨里就有几件中医名家的书画作品,其中有丁甘仁入室弟子陈耀堂书法,钱名山学生唐玉虬诗稿,常州名医屠济宽山水画。著名花鸟画家戴元俊先生早年也学过中医,只是后来画名渐增,才弃岐黄而从丹青了。常州能书会画的中医师或者能开方诊疗的画家一定还有,如果就这个话题展开来,或许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 文/张 骏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