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盛宣怀与长三角的早期发展

时间:2020-07-19 10:25来源:未知 作者:盛承懋
盛宣怀对长三角早期的重大贡献,是从产业基础上为苏锡常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创造了条件,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长三角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加之有着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优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农业与手工业,使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城市群。

      清代,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9座较大的城市,商业、手工业、纺织业及其交易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松江,粮食集散地扬州、无锡、常州,印刷及文具制作交易中心湖州,上海此时已成为沿海南北贸易的重要商业中心。

      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个东南沿海城市被辟为商埠。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的外贸中心,由此人口激增。1843年上海仅有23万人,至1890年已超过100万人,增长近4倍。自太平天国、小刀会起义时,洋人放弃“华洋分居”的规定,房地产交易日益普遍。人口增长加之经济的繁荣,使得房地产在上海得以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是对外开放条件下商品经济初步大发展时期,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中国原料型产品开始向外出口,外商贸易与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率先抢滩上海,一批外国的银行相继进入。同时进口替代性的早期现代工业也开始发生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思想先进的人士开始探索中国的富强与御敌之路,他们认为只有加快发展实业,才能使国力强盛,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盛宣怀就是抱着这种思想创业的。不仅如此,他经办的实业,也直接或间接地为长三角、为苏锡常城市圈的早期发展作出了贡献。

      1880年秋,李鸿章批准筹备架设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成立天津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任总办。次年初,盛宣怀拟定了《开办自津至沪设立陆路电线大略章程二十条》。为了加快津沪电报线路的架设,他聘请丹麦洋监工霍洛斯制订了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在与霍洛斯反复商讨后,确定“材料及应用器具,必须分布各段以便临时取用,拟以二百里左右为一段,分作十六段为存材料处,除天津、临清、济宁、清江、镇江、上海、苏州七处本须设局外,其余兴济、连镇、故城、史家口、夏镇、台儿庄、宿迁、高邮、常州设存放物料栈房九处,已经酌妥,二等分局应设几处,再行随时督定”。此时,他将长三角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等城市均纳入了津沪电报线架设的重要节点。

      1881年4月,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架设工程,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7月5日,上海端第一根电线杆,在南京路大北电报公司(近外滩)门前竖立。8月,电报线架至苏州,8月中旬上海苏州段试行通报。9月初电报线架至常州,月末南路即造至镇江,北路工程亦进展顺利。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至12月24日,历时250多天,全长3075华里的津沪电报线路全线竣工。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1881年12月28日正式开始营业,收发公私电报。盛宣怀通过架设电报线,第一次将苏州、无锡(当时行政上隶属常州府管辖)、常州等地与当时长江下游最发达的上海,从通讯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电话技术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轮船招商局为保持与码头的联系,从国外买回一台磁石电话,拉起了从外滩到十六铺码头的电话线,这是中国最早投入使用的电话。1903年,湖南人马伯亥在盛宣怀的支持下,于苏州阊门创办电话公司,公司只有一部24门磁石式交换机。第一批用户是江苏巡抚衙门、藩司、臬司、织造府、苏州府、总捕府等99个中上级衙门以及苏州商务总会、电报局等,这是江苏省的第一个市内电话。

      1908年,在盛宣怀的关心下,常州官督商办的电信邮政业务机构正式设立,电话业务相应展开。常州最早的邮电局设在第一大户庄氏的集居地“庄家场”。这为常州与外地,特别是与上海、苏州、无锡的通讯联系,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

      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向清廷奏呈了《论试办轮船招商折》的奏折。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航运势力的入侵,原先国内承运漕粮的沙船业迅速衰落。漕粮运输事关国计民生,如何解决由沙船业衰落导致的漕运困难,成为清廷亟待解决的大难题。李鸿章认为必须将“漕运”的利权掌握在中国企业自己的手中。创办轮船招商局,可以使漕运困难迎刃而解。

      1873年1月14日,轮船招商官局在上海正式开始营业。9月9日,李鸿章任命29岁的盛宣怀出任轮船招商局的“会办”,兼管运漕、揽载。这是继之前任命“总办”“会办”之后,招商局第三个到位的高管。

      轮船招商局在与西方列强和国内守旧势力的反复抗争中前行。1885年8月1日,李鸿章委任盛宣怀为轮船招商局第一任督办。随着航运业务的迅速扩张,招商局在国内外重要港口设有分局,极大地扩展了招商局航运业务的范围,争回了被西方列强夺取的部分航运利权,使轮船招商局开始成为外商航运轮船公司有力的竞争者。

      轮船招商局的发展,给苏锡常地区的漕运以及客货航运带来了大量的商机,“其时,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苏州河畔。同时在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都设立了轮船分局。”

      轮船招商局的发展,使得小火轮船取代了以往的沙船、帆船、木船,新式航运将苏州、无锡、常州与上海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加快了苏锡常与上海之间人流与物流的传递。这可以说是盛宣怀对长三角早期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提出救亡图存的六项“力行实政”,并把修建铁路置于首位。1896年9月2日,张之洞向清廷推荐“由盛宣怀督办铁路最为适当。因盛兼商业、官法、洋务三者之长”。10月20日,光绪皇帝下旨:盛宣怀“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并被授予“专折奏事特权”。

      1897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于上海。盛宣怀向清政府奏明,“先造卢汉干路,其余苏、沪、粤、汉次第展造,不再另设立公司”。

      1898年,英国政府以最惠国待遇为由,向清政府索办沪宁铁路,最终,由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签订了《沪宁铁路借款草合同》,准许英商出资承办沪宁铁路。1903年又正式签订了借款合同,先后共借款290万英镑。

      1905年4月25日,沪宁铁路分成上海—苏州、苏州—常州、常州—镇江、镇江—南京四段同时开工建造。盛宣怀作为铁路总公司督办,亲自主持了沪宁铁路的开工典礼。

      1906年7月16日,苏州、无锡两站同时举行通车典礼,两天后即开办营业。又经过不到两年的工程建设,沪宁铁路于1908年4月1日全线通车,线路全长311公里,由上海北站至南京下关站,沿途设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37个车站。

      沪宁铁路的通车,再次拉近了苏州、无锡、常州与上海的距离,为中国长三角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午战败后,在盛宣怀受到重用,督办铁路,接棒汉阳铁厂之时,他询问自己:钱从哪里来?1896年11月12日,盛宣怀提出:“今因铁厂不能不办铁路,又因铁路不能不办银行。这就要铁厂、铁路、银行三者一手抓。”他在向光绪皇帝上奏的《自强大计折》中说:“银行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比之票号、钱庄要好。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亦多建开设银行之议。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中国非急设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强调了中国人办自己的银行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当年11月12日,光绪皇帝下诏,命盛宣怀“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收利权”,着手筹办银行。盛宣怀随即就行动了起来。

       由于盛宣怀事先对开办银行已有了较为成熟的考虑,在奉到上谕的十几天后,就召集了由他选定的既有经济实力,又有管理近代企业经验的八位殷商(后又增加两位)组成的董事会,盛宣怀将自己所办的银行定名为“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

      盛宣怀筹组银行之路充满着荆棘,但他并不为之动摇与罢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华资银行。

      随着通商银行的设立,全国各大行省均先后设立分行,镇江、扬州、苏州等处也设有分行,业务盛极一时。

      中国通商银行的诞生,为上海开办新式银行作了先导。显赫一时的私人银行“南三行”,即总部都设在上海的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以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成为中国金融界极为耀眼的新生力量。“南三行”的后起之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其总经理陈光甫成为近代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上的焦点人物。1920年陈光甫为了拓展吸纳储蓄业务,在常州西瀛里开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常州分行,由于其经营灵活,管理严格,服务信誉高,很快名列常州各商业银行之首,也为常州与上海资金的快速流通,创造了条件。从此,苏锡常与上海之间的资金流也纳入了快速通道。

      盛宣怀对长三角早期的重大贡献,是从产业基础上为苏锡常融入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创造了条件,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使苏锡常成为长三角核心城市圈中的重要成员。文/盛承懋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