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昭明太子”萧统

时间:2022-07-07 14:36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著名大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衍当皇帝不久,就立萧统为昭明太子。
     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著名大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衍当皇帝不久,就立萧统为昭明太子。萧衍在位太久长达48年,只因萧衍寿命太长而太子萧统寿命又太短命,还未来得及当上皇帝,在31岁时就逝世了。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曾主持编辑《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几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据史记传载,萧统秉性聪慧,2岁被立为昭明太子,年幼聪明,3岁即读《孝经》《论语》,5岁就读完了《五经》,都能流畅地诵读。10岁精通经义,善于诗文,动辄数十韵,随口吟成,不需思索,成为了南朝著名的大文学家。
     萧统能跟上时代潮流文学的主张,集中体现在《昭明文选》总集选编上。只因编《昭明文选》总集是萧统化一生精力做的一件事。为此,他还特地造了一幢文选楼,常常聚集一批著名的文人学者,对周秦以来大量篇章的典籍进行研究与整理,共选出700多篇诗文分为30多卷,典诰类的《正序》10卷,五言诗《英华集》20卷,史称《昭明文选》总集。《昭明文选》成书后,立即引起了社会文学界的极大反响,曾风行一时。被誉为“总集之弁冕”“文章之渊薮”。唐朝以后文人都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教科书。据《宗武日记》记载,杜甫就要求他的儿子熟读萧统《昭明文选》。唐宋以后著名的诗文家,几乎无一不受到这部《昭明文选》文学总集的影响。唐代李善引经据典为萧统《昭明文选》作注,以后为研究萧统《昭明文选》历代高人,把他作为一门文学的学问,世称《昭明文选》学。由于辑录内容完备、鉴读方便,成为历朝文人研读的规范选本,据陆游《老学庵笔记》称,后来就有了“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意思是说,只要熟读萧统《昭明文选》考中秀才就没问题了。这是对萧统文学思想的主旋律是“新变”发展的最好肯定与赞扬。
     《昭明文选》总集的特点是在选篇上的准确。萧统仅用30卷700多篇作品就大体上包罗了先秦以来的主要著作与诗词文化、文艺、文学、“三文”(以下简称“三文”)的作品,反映出各种文体轮廓的发展趋势。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间的“三文”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提供了方便的条件。“选篇准确”决定于编辑审美的标准,选编准确的高明标准。这是萧统《昭明文选》所被历来公认而称颂。萧统《昭明文选》总集选编了周秦以来富有“三文”意味而又辞采鲜华的作品。萧统在选编《昭明文选》总集时,还发现了文章的娱乐作用及其审美的价值观,被喻为“入耳之娱”“悦目之玩”,(《文选·序》)这也体现了南朝人对于诗词“三文”的共同审美观。史载称萧统个人生活情趣较为严肃,从不好声色。这就反映出萧统“三文”观点上,虽然注重翰藻,但也反对过分华艳。
     萧统一生编著了一本影响中国文学历史著名《昭明文选》的诗词与“三文”总集,这个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5大特点:第一,《昭明文选》作为一部诗词文学的选集,其所辑录的诗词与“三文”作品,上自先秦,下迄齐梁,共有123家700多篇,作品数量最多、时间最长、空间跨度也最大。第二,这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间的诗词与“三文”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这是最重要的价值。第三,《昭明文选》文质相称,提倡诗词与“三文”思想性与形式美的并重,对后世人的创作诗词与“三文”极具有指导意义、促进了诗词与“三文”的作品创作。第四,保存了古代孤本的原貌,为整理诗词与“三文”古籍提供了鉴别的范本。第五,《昭明文选》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部文学作品的选萃,同时,也是通过选编这种形式,体现编选者诗词与“三文”的理论观点与批评著作,是兼有文学批评、文体论与风格论、文选学与修辞学等综合因素文学的宏伟名著,开了批评文学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先河。萧统《昭明文选》总集是我国辑录最早、规模最大的一部诗词文学总集。史称“总集之祖”《昭明文选》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学自觉的新时代,对后世1500年的文学发展和繁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古代知识分子对昭明《昭明文选》倍加推崇、视为必修课本的典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源自齐梁年间的诗词与“三文”的大论战,是一场伟大的正本清源的文学的创新革命。我们可以把齐梁文化概括地诗词与文化文艺文学等,称之为中国文学自觉发展的时代(鲁迅称之为“文学自觉时代”)。昭明太子萧统不仅酷爱文学与诗词,也是一位仁慈博爱,更是一名大儒风范的文化大学者。
     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得最熟的是《昭明文选》的文学作品。许多篇章他都能背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重读过《昭明文选》,甚至外出时他还带着《昭明文选》。毛泽东批注过3个版本的《昭明文选》,在一部李善注解本的封面上,他用刚劲的笔触写了“好文宜读”4个大字。晚年时期的毛泽东,还让工作人员将《昭明文选》中的著名篇章排成大字本,经常阅读,有时还背诵,甚至病中也常读不缀。中日建交时,毛泽东将《昭明文选》作为礼品,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可见《昭明文选》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南朝在中国文化、文艺、文学的“三文”发展史上,尤其是在汉文化的发展史上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南朝为华夏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通过对齐梁文化的历史再现与现代再表现,传达和张扬地传承中国文明的历史进程。
     萧统一生博通众学,博览群书,终身勤奋好学,东宫聚书3万卷。他举止大方读书吟诗歌,出口成章气质高雅,宽以待人广结学友。在他13岁就能与父皇批阅奏章,帮助处理政务,每当父皇上早朝时,就一早来到城门口。萧统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对大臣所奏不实之处,能当场纠正,但并不责难他们,宽以待人。审理案件,判断公正,常常是从宽发落。所以,他在梁朝中名声很好,威望也越来高。萧统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常常令人从皇宫仓库中拿出大量衣料,做一些棉袄棉裤,准备在寒冬腊月、冰冻落雪天气时,上街施舍给一些受冻人家,故深受百姓爱戴。所谓“举止大度”,就是说言论举止,他的道德规范观非常符合儒家思想。也许就是这个经历和“修养”,使他的文学思想不能突破儒家传统“三文”的思想框架,他没有像他的弟弟萧纲那样真正把做人和写文章区分开来。
     前面已经说到萧统没有能够把文学观和人生观区分开来,没有把“做人”和“做文”区分开来,没有能够把文化文艺文学的“三文”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的生活情趣区分开来。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5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所以,他的诗词与“三文”价值观,总的说来并没有能突破儒家思想为政治与社会服务、为教化服务的诗词与“三文”观的框架,没有摆脱诗词与“三文”为政治服务、为教化服务的束缚。萧统的诗词与“三文”观审美观有其跟上潮流的一面,也有“正统”的一面,这也是萧统派齐梁文学集团们的共同特点。这萧统则是扮演了齐梁文化中一个代表人物而已。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诗、赋、词为主体的“三文”作品,日益重视语言形式之美,讲求对偶、辞藻、声韵等修辞手段,讲究文采。这已是当时“公论”的了,是南朝文学大家们在文论和创作主要倾向上的一种共识。从这一方面说,萧统他们一派,即是齐梁文学集团中的文学家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