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龙城名人 > 名人名事 >

清廉知县张作楠

时间:2023-12-05 10:49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程协润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一年的三月一天中 ,在通往阳湖县的大路上,正忽忽地走着一伙人群,那是当朝新派来一位任阳湖县的县令。
     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一年的三月一天中 ,在通往阳湖县的大路上,正忽忽地走着一伙人群,那是当朝新派来一位任阳湖县的县令。只见此人身后只有僮仆婢女跟从,他也不骑马不坐轿,更无什么妻儿随行,与这伙人一起赶路走着。只见他一身布衣打扮,随后只有几个雕刻匠与石匠跟随其后面。这位看起来一点也不显眼的人,就是新任阳湖县令的知县张作楠。
     张作楠:(1772—1850),字让之,号丹村,浙江省金华府金义县潘村乡(今曹宅镇)龙山村人。他是清嘉庆十三年的进士,这位了不起的“小人物”的确与清代其他官员不一般。他不但为官清廉,不辱祖德光明磊落,而且做官与做人都表里如一,从不自欺欺人。曾对他的下属一再强调“暮夜之求,矧伺于密”。就是“不论你在何处何时,总有一双眼睛紧盯着你,只要你心存邪念,总有一天会暴露于人前”。他曾撰写出许多重要的数学和天文学著作,还设计发明制作了日晷天文仪器等。在他为官任职期间,坚持严正廉洁,一直两袖清风,所以深得民心。《清史稿》称他为“儒吏”,他在常州留下了许多清政廉洁为民的故事。
     一是是一名为官清廉的知县。张作楠当官任阳湖县令时,他一直牢记父亲在他上任阳湖县令时送给他一副扁额楹联:“愿汝为良吏,勿愿汝为能吏;使民不敢欺,盍使民不忍欺。”以勉励之。他为官后从来不收老百姓一分钱的好处费,更不听从那些士绅的任意摆布和接受他们的贿赂。在张作楠任县职期间,他的儿子曾想随他做官期间谋求一个职位,他都不肯答应,张作楠的父亲见孙子想不通就劝导孙子说:“尔辈素无学问,一入官署,必渐变为纨绔,吾不忍陷之为弃物。”张作楠对子女要求既现实也很严格。
     张作楠在做官期间,他的长子一直在务农,次子也一直在做裁缝,三儿子更是一直在做木工。有人就问张作楠,“为什么你儿子一个也没有读书做官的呢?关于这件事情,在民国大人物徐世昌编写的《清儒学案》中有着这样的详细记载:张作楠晚年时,江苏太仓人陆模到金华任县令,因为张作楠曾任太仓知州,作为曾经下属的百姓,陆模特地下乡来拜访。听说知县大人来访,张作楠刚开始时装作称病不愿见陆模。后来来人说,陆模曾是他在太仓任职时所录取的官员,因为有着所谓的师生之谊,张作楠也无奈只好出来相见陆模。他们俩人大概谈得较投机,张作楠留饭时就让他的三个儿子都出来拜见陆模。陆模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张作楠一一说明。陆模感到非常的奇怪,当时官宦子弟无不读书应举,更何况张作楠其实是父祖几代书香的人家,就问张作楠这是为什么。张作楠回答说:“世俗读书尚科名,一入仕途,此心不可问矣。”这意思是一读书就要考科举,一考中科举就要当官,一当官人心就坏了,所以,还不如不读书为好。陆模叹息了半天。第二天他走的时候,张作楠又特地吩咐他说,自己已经长时间安心在农村居住了,不愿意再与达官贵人们来往,请他切勿再记挂。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即使豁达的苏东坡这样的人也不能免俗,他有一首著名的《洗儿》诗,后两句说“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尽管他主要想表达的是因言获罪后的愤慨,但遗憾地暴露出了大文豪潜意识中的官本位思想。与之相比较的张作楠的见识之高。
     张作楠在做官后,给他自己的部下曾立下了一些规矩,并对他的下属发现有不轨现象发生后,他一定是会严查不贷的。张作楠认为仲振履的《作吏九规》,融会前人格言,即以亲身经历,不拘泥古人之说,不改变人之常情,“一本于以廉持己,以诚事上,以勤治事,以恕接物,以爱临民”。
     张作楠以身作则,虽然出身于寒门,他深知民情善于解民意,更同情于普通老百姓。所以,张作楠到任后非但不敛老百姓的钱财,反而把朝廷自己的薪俸倒贴给寒士和贫病人家。首先是去贫苦人家访贫问寒,有时还将朝廷发给他自己的俸禄拿出来,以解救当年一些特困人家的燃眉之急。常州名士赵怀玉说张作楠:“邑侯张君(作楠)莅临阳湖,期年而政成。本来许多沉积的问题,越来越少,犯事的人也越来越收敛。夏则民多染疾,疗之必勤;冬则民多被火,救之必力。”(见《揣蘥小录序》)。由于张作楠到任后为官清廉,又精于办案,所以,一年多后,便委以兼署常州府督粮通判,足见他的廉洁治理作风已深得常州府的无比信任。张作楠能针对性地处理清政廉洁与官员的关系,从而主动改变了因引起当地老百姓不满的一些问题。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在老百姓中间树立了一种亲民的形象,并很快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张作楠做了很多有利于老百姓与地方上的事,并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许多积弊,他给阳湖县老百姓留下了一种高大而完美的印象。后被朝廷改任江苏太仓直隶州知州,在离开阳湖县去太仓的路上,许多不相识的老百姓和士人赶来沿路相送。士人杨新甲制的《陵新乐府八首为邑侯张丹邨明府作》,以送其行。其中有首《周道谣》写道:“陵分县岁已久,官去官来谁置口。惟公涖任未二年,尸祝偏教遍童叟。不知鲁卓及龚黄,未识铜章与青绶。但道使君是好官,其召父耶抑杜母。君不闻,纷纷道路口碑传,吴侬竞说是张青天。”老百姓称张作楠为张青天了,而士人更称他为儒官了。而张作楠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位张衡式的好学者和好廉吏。
     二是坚持下功夫作调查研究。张作楠任阳湖县令后,他在工作作风下了大的功夫。首先,他着手走访民间搞一些调查研究,想尽办法了解到民间一些的乡情实意,待他发现阳湖县官民对立的情况非常之严重后,仍然坚持深入民间作进一步的调查,究其原因。其次,他思想不因循守旧,特别是张作楠不凭靠胥吏之言,不妄听里正之说,他坚持自己亲自办案。当时,阳湖县官场上早就形成一种办事的惯例,县官不直接办案,而是委派下面的差役去办案,这就形成了县官常常轻听差役偏信的禀报。因此,就不断办成了一些错案与假案,甚至还办了许多冤案,有的案件拖延与搁置时间都比较长了,造成积案多与久案成堆的状况。张作楠通过日夜审阅案卷,抓紧时间仔细审核与复查,很快解决了一些错案与假案的问题。同时,对那些株连的无辜者,都将其无罪释放,对那些搁置时间过长,是非曲直一时难以决断、黑白难以辨认的积案予以消弭。
     这些情况在《清史稿》《清史案》《娄东荒政》《阳湖武进志》《常州天宁寺志》《太仓州志》《太仓州志·水利》志书上都有着明显记载,虽然文字较少。但《清史稿》对张作楠在江苏任职评价是:“调阳湖治事廉平人称儒吏。”这是《揣籥小录》和杨新甲制的《陵新乐府八首为邑侯张丹邨明府作》里,记载得还是蛮多的,这是张作楠用自已的亲身行动以身作则在老百姓中间树起的亲民好形象。
      三是快速处理强征赋税的问题。张作楠到阳湖县上任后不久,非常之体恤老百姓的痛苦,当时,摆在张作楠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赋税问题。他通过他仔细的观察与走访和认真了解,知道这里老百姓在征粮征税中,常常和地方上一些官员发生冲突与对立,甚至常有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当年,因老百姓被逼的无奈,对前来强征赋税的官员,怒不可遏,他们折掉了秤杆,砸破了斗笠篓(一种存放粮食的器具),有的还直接冲进了官府的衙门里吵闹,把这些官吏吓得一个个瑟瑟发抖。所以,当时,在阳湖县出现了做官难做民亦难的状态。张作楠针对性地开展了查仓看库、核对账目、访察乡(民)情等一系列手段。从而快速平息了这场,因官员强征赋税引起官逼民反的风波,迅速恢复了朝廷正常的赋税,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与拥护,更得到了朝廷的赞赏。
     四是果断决策解决公田私有田难题。 张作楠到阳湖县,从社会普遍存在的乱象中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当时,摆在张作楠面前还有一个公田私田的坏习惯。有些当地的恶势力与乡绅公田占得多,上报注册少,这些公开秘密当地士民与老百姓都知道。等张作楠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就排除一切干扰,果断决定从源头上去清理这事。张作楠精通算术,能将西方算术与传统九章算术对应互证。按勾股定理制成丈量弓尺,将所有公田私田重新丈量。一些官员与同事都笑他迂腐:比你大的官都想做而没做成的事,靠你一个小小县官也能奈何得了?然而,张作楠立下雄心壮志,决定以一贯之做到底的勇气,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他果然取到了最大效果,在分清了公田私田后,那些有权势的乡绅恶霸无奈将多占用的公田全部退出,这样做大大减轻了平民的赋税,从而彻底解决了多少年来县府想解决而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这一举动极大地震动了全县百姓。使全县老百姓对这位新任知县更加敬重有加了。
     五是编制刻印了《揣籥小录》等著作。张作楠不仅是造福一方的廉吏,更是潜心治学的儒吏。来阳湖之前,他曾在浙江处州府(今丽水)任职。说来也怪,在浙江处州府主管教育的期间,张作楠大胆引进西方的教育课程,特别是在数学方面。他坚持算术的基础上,将课程扩大到了对天文的研究,这是张作楠在处州府任职期间,做得最专注的一件事。当时,张作楠已经为地方制作过日晷。后来张作楠到了阳湖一年多来,为了治政、治学,他不去参与当地乡绅与名士的一些应酬等活动,也不花什么时间去拜访当地的一些名士与乡绅。而在工作之余,坚持研究起天文历算编书刻印,这1卷《揣蘥小录》就是在他任阳湖县职时编制刻印而成的。
     他为官时,常须丈量土地,测算粮仓,因结合实用,著有《量仓通法》5卷与《方田通法补例》7卷及《续编》3卷。复汇采诸书量仓田各法,著成《仓田通法》14卷。虽大半不外乎抄撮,他削繁就简,亦足见其苦心了。他曾著《乡党小笺》《征文》《翠微山房数学》《笔录识小录》《愈愚录》《东郭乡谈》《四书同异》《乡党述注》《翠微山房遗诗》《梅簃随笔》《书事存稿》等书。所以,张作楠不但是一个清官,还是一个知识型难得的创新儒将。
     六是亲自设计制作立臥两式日晷。嘉庆二十五年,张作楠在辖区天宁寺内亲自主持,运用有关天文历算的原理,吸取明代末年传入中国的欧洲日晷优点,按常州地处的纬度设计制作了立式和臥式两具的日晷,现已成为了天宁寺的一宝。后来,据中国有关专家的考证,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代日晷中,采取这样的形制,是绝无仅有的,他是现代科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它已收入《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图录》之中。这两具放在天宁寺大雄宝殿前的日晷,分别有表示时刻的线和表示节气的线。它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这日晷上铁针的投影也随着而改变,人们可以轻易地从上面的刻纹得知时处的季节和在那一天中的时刻。
     后来,张作楠又通过推算各节气太阳距地平高弧列表于前,更取直横各1尺表景亦如前法,将表列出后又写了《续录》3卷。后又取正弧及斜弧三角,包括28例案,编制成《弧三角举隅》1卷与《弧角设如》3卷。后又通过他测道光癸未天正冬至星度各中星列表,并附星图及岁差日差诸表,并可逐年逐日依法加减,使中星与时刻相互求证,又编成了《新测中星图表》1卷与《金华晷景表》2卷和《金华更漏中星表》3卷等。再后来他又通过推癸未年各恒星,以至天汉起没、黄赤经纬度,编成了《恒星图表》1卷。又因八线及八线对度表10秒为率,以每度60分列表,编著成了《八线类编》3卷与《八线对数类编》2卷。又推北极出地诸度各节气逐时刻太阳高弧度分,成著《高弧细草》1卷等。
     七是张作楠做官对我们的几点启示。张作楠是清朝中期著名的学者、大清官、文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特别在学术研究、古籍整理、从政业绩、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突出的贡献;是位全才型学者的官员,也是和林则徐、魏源等齐名的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但在那的封建社会,读书人只知学而优则仕,一旦做了县令州官,常常就会忘记了老百姓的疾苦,更记不得了当官的初心,不由自主地学起了官场上那一套不良贪污腐败的作风,对于孔孟的教诲早被这些人丢在了脑后。而张作楠做县令州官时,却奉行的是官为民则优的准则,他的一生留给我们现代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首先,为官后不能忘记贫困的人,一定要乐守于清廉。他一生使自己成为了一位良吏,这就要对百姓有爱心与善良,而不是依仗手中的特殊权力,去鱼肉老百姓,更不能从中作威作福。其次,广交益友,互勉做一位朝廷的好良吏。张作楠到阳湖后,他就结交了好友俞德渊(1778年—1835)。俞德渊是当时任荆溪(今宜兴)的一名知县,他也是一位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俩人就相诫约定,听从父母嘱咐做一名清白良吏,并以勉负高堂嘱望之心,争取做一位为官清廉的好良吏。这张作楠与俞德渊为官期间,确实做到了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清廉好良吏。第三,张作楠治政管理在阳湖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阳湖知县升任太仓知州后又到徐州知府,一步一个脚印,一处一番政绩,这说明了他的治政管理有道,不但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更是得到了清朝廷的赏识。后来,在他56岁时就辞职回了乡,他主动辞去官职返回了乡里,曾隐居曹宅龙山潜心研究起他的学问来了,所以,张作楠才是能领会中国儒学文化,官为民本真谛的一位真正儒学高人。
     张作楠在阳湖做县令后又升任州官,早已成为了一种历史,那斯人早就远去了。然而,在那时清代的官场上贪污腐败,内时好时坏时有时无,曾一直未断过根。所以,这种贪污腐败最终导致断送了清代朝廷的命运。张作楠曾写过一篇《喜闻过斋铭》:“暮夜之求,矧伺于密。勿欺于暗,勿狎于暱;勿弛于怠,勿狃于佚。孤灯荧荧,寒蛩唧即,谓无人斯,鬼瞰尔室。”全面阐述了他的为官之道,我想这对新时代人公仆们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今天的贪污腐败之风逐渐有所抬头,而且可能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古为今用(或洋为中用),旨在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我们要借鉴与学习张作楠为官清廉的作风,结合自己的爱好搞一些研究学问的精神,一定要从思想树立起为政清廉的品质,做一名新时代清政廉洁的好公仆。还要以史为鉴,以民为本,坚决清除和无情打击当代那些贪腐的官员。更不忘记老百姓的疾苦,树起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以身作则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践行中国四个现代化的步伐,以早日实现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文/程协润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