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常州先民遗址——圩墩

时间:2011-07-14 10:38来源:常州文史丛谈 作者:朱达明 朱剑虹
圩墩遗址在戚墅堰运河南岸,是最早的常州先民遗址。

        圩墩遗址在戚墅堰运河南岸,是最早的常州先民遗址。
        大约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形成原始社会的村落。那时候,高爽的圩墩,有茂盛的原始森林。一大片湖沼地,几条小河向四面延伸。沼泽地里,芦苇丛生,杂草茂密。四不像、梅花鹿、獐子到处奔窜。水牛在水边活动,飞禽在湖边栖息。林间有貉、獴、野猪,水中有鲤鱼、鲫鱼、黄颡鱼、大鲟鱼,还有草龟、蚌、螺等。这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宜于耕种、放牧、渔猎。圩墩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定居的生活。
        从1972年起,有关部门对圩墩遗址进行了三次挖掘,出土了大批石器、陶器、竹木器等原始工具。其中有石纺轮和陶纺轮,可证明当时先民已懂得了纺织。在村落遗址堆积中,往往发现红烧土块,这是墙面建筑的遗物。当时的墙,先用芦苇编成篱笆,然后涂上用稻草拌和的泥浆。在遗址堆积的下层,还发现用螺、蚌壳铺垫的地坪,用以防潮。敲开被掘出来的红土块,几乎每一块土中都可看到稻壳的颗粒,这说明当时种植水稻,已经有了原始的锄耕农业。也说明这里是稻作文化区。遗址还出土了大批玉石饰品,如玉玦、小石珠、手镯、骨笄等。还发掘出一支木桨。这些稀世珍宝,说明常州圩墩先民文化的发达程度。
        圩墩新石器时代居民是太湖地区远古吴文化的一支祖先。根据地层堆积及出土遗物的比较,可推知他们生活的时间,大约延续了1000多年。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太湖周围地区包括浙江的嘉兴、吴兴,上海的青浦,江苏的吴县、吴江、无锡、江阴、金坛等地,都已有了与之相类同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马家浜文化”。这支文化发展了1000多年,即到了距今四千多年。从氏族制度的转化看,它从母系社会逐步过渡到了父系社会。这阶段同类型文化称之为“崧泽文化”。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的发展,即包括了这两个阶段。
        继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后,常州周围又发现了这样的古文化遗址,但年代都晚一些,距今约4000年左右。其中有:武进潘家塘遗址、寺墩遗址、常州新岗遗址、竹园遗址、金坛三星村遗址。这些遗址,是研究常州历史发展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