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桂坊,西到琢初桥,东至元丰桥,是一条长达520米的东西向街坊。因里人卢正衡在此创办私立常州正衡中学而闻名。 椿桂坊是常州的古老地名之一。北宋年代寓居这里的张彦直,官至“太傅”,他4个儿子相继登科,甚为荣耀。常州郡守徐申取五代时窦燕五子登科的“灵椿丹桂”典故,在此建造“椿桂坊”,以志庆贺,街因此成名。 常州一向重教兴学,许多志士仁人往往解囊出资兴办学校,卢正衡就是其中之一。卢正衡(1858—1930),字锦堂,号逊叟,原籍福建,太平天国时迁居常州。他13岁丧父,弃学进钱庄当学徒。满师后勤奋工作,口碑可嘉。清光绪二年(1876)常州翁氏创办蔚丰庄号,赏识其才干,被聘任为经理。光绪三十三年,常州望族恽彦彬、恽祖祁看中他是人才,与其合伙,集股30万元,在南大街创办常州最早的银行——和慎商行储蓄有限公司,简称“和慎银行”,由卢任经理,负责业务。银行以“发达商业,储蓄大小款项,与多省银行钱庄流通汇划”为宗旨,为木行、豆行、米行、绸布业、南北货行、典当行和槽坊等贷款。20多年中,一直是本地一家举足轻重的银行,为发展常州工商业起了较大作用。他也成了常州早期金融界的代表人物,并先后在武阳商会、武进商会任会董、副会长、会长等职。 卢正衡利用在金融界、商会的声望,为地方公益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民国六年(1917年),发起为南直街铺砌石路,地下挖砌阴沟,自南城门口到双桂坊止。1924年,他看到常州地区中学太少,学生升学困难,便捐资3万元创办私立正衡初级中学,即今市一中前身,聘请社会名流执教,办成了地方上继省立常州中学之后最负盛名的中学,曾获国民政府嘉奖,今为省重点中学。(文/ 张一农)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