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在今洛阳镇虞桥村附近出了七位有勇有谋的义士,他们分别是周穗、周绮两兄弟和严勋等严氏五兄弟。据洛阳镇《周氏宗谱》载,周氏兄弟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一心想报效朝廷,连自己的名字都改成了思韩(世忠)和思岳(飞)。 宋德祐元年(1275)三月,元兵一路直逼常州,知州赵与鉴闻迅当即弃城逃跑,钤辖戴之泰、通判王虎臣献城投降;五月,常州被收复,但元军仍在常州一带流窜,侍机再攻。消息传到虞桥后,周穗、周绮兄弟俩带头发起,与同乡严勋等严氏五兄弟一道组织创立了义军,投靠在常州守将旗下任职。 十月,元统帅伯颜率军进攻常州,新任常州知州姚訔见元兵攻城日急,城中兵力又很薄弱,便派自己的儿子姚让领着义民周穗、周绮和严勋等严氏五兄弟突围去平江府请求援兵。文天祥得到常州被围告急的消息后,派尹玉、麻士龙二将各率赣军三千,并派朱华率广军二千,配合朝廷来的由张全统领的二千淮军,一同前来常州救援。 这支援军在常州城东的陈墅,与元兵遭遇,麻士龙一马当先,活捉元将胡里喝;周穗的部下丁连捷也活捉了元将火麻也赤。伯颜得此消息,派降将王良臣来招降,不料王良臣被放在锅里给活活烹死了。 伯颜得到王良臣被烹的消息后大怒,亲率精兵来战,沿途烧毁房屋、庄稼无数,断绝了援军的粮道。援军由麻士龙和张全设伏虞桥,麻士龙亲自率军掘堑壕、筑土城,并在距土城西约二百公尺的地方修筑了一个高约数丈的土墩,土墩上建有一座望敌楼,作为麻士龙指挥作战的中军帐。麻士龙在此与元兵作战多日,胆小如鼠的张全竟不战而退,回到五牧。麻士龙寡不敌众,英勇战死。虞桥战败后,援军又在五牧与元兵展开激战,这时援军粮草已绝,只得忍饥背水与敌死战。元兵首先攻朱华的广军,双方自早晨激战到中午,不分胜负;晚上,元兵迂回包抄,尹玉率赣军力战,杀敌千余,但张全胆怯怠战,屡遭失利,尹玉以寡敌众,张全又乘夜逃阵,尹玉率五百残军继续作战,杀得元兵的人马在田间堆成了小山,不过五百宋兵除四人脱险外,其余也全部战死。尹玉亲手杀敌数十人,浑身上下多处中箭,战袍都染红了,仍浴血奋战。元兵们不敢接近他,最后用四根长枪架住他的颅颈,用棍棒将他击毙,与尹玉同时战死的还有虞桥的周氏兄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虞桥五牧之战”。这段抗元史不仅被载入《宋史》,还被列入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100个战役之一。战后,附近人民收拾死难将士的遗骨集葬于虞桥东南约300米处,堆骨成山,故称“骨成堆”,骨成堆东西长约百米,高约30米。 清朝建立后不久,由于害怕人民反清,朝廷下令将“骨成堆”改成“郭成墩”。新中国成立后,郭成墩易为“骨成墩”。2008年2月26日,骨成墩被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墩前还辟有纪念室供人参观祭祀。(文/孙晓锋)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