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仙姑村

时间:2013-12-17 10:11来源:未知 作者:曹春保
仙姑村地处茅山东麓。

      仙姑村地处茅山东麓。早年的辉煌缘之村中的“五庙一门”。茅山每年的香汛期,从农历正月十五起到三月十八止的64天中。香客由水路来至清培码头登岸,沿着古道至村口的“红山门”;进村后再踏着林荫中的青石板路、“之”字型的登山道,逐宫逐观地烧香拜佛。据说当年由清培到顶宫的这条古道,是清乾隆五十八年的状元潘世恩捐资所建,如今有的融进了田陌,有的消失在民居和厂房下,只有仙姑村距茅山最近的那段,湮没在松林和草丛中。

  仙姑村名由庙名而来。相传西汉末年,丹阳延陵有个潘员外,通晓典籍,尤其精通《周易》。其子潘千两岁时,他算定该年某时出生之女配儿做媳,则家道兴旺。16年后,潘家按照婚约上门迎娶,婚后果然日进斗金,一下成了延陵的首富。然而其子潘千婚后却终日游手好闲,挥金如土,老子去世后,在酒肉朋友的怂恿下他休了妻子。潘妻只身来到茅山脚下,拜让其留宿的老太为义母,并取出两块金子给义兄,以资家用。潘妻的到来使全村大变,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而她为追求大道,出家修行,道号妙真。后人感其恩德,建庙塑像供奉,取名仙姑庙。

  “仙姑”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女姓坚忍、善良的道德品质,因此,民间社会怀有强烈的热心、爱心和是非观,按世俗给她安上了神性,对自身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过去,“坚忍”、“善良”是仙姑人安生立命的法宝,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但却不乏“勤劳”、“自强”、“善良”的本份;如今,“坚忍”、“善良”仍是仙姑人生存发展的不二法宝,引进科技人才兴办工业,村办企业搞得红红火火,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变成现代人体验乡村生活的理想之地。

  仙姑村三面环山,紧倚海底水库,山上林木茂盛,村前碧水潺潺。古道上有一座相传建于唐代的石拱桥,虽说桥上栏板和望柱已无存,桥下涧水犹自潺潺。成片的松林、竹园、茶垅环绕,一年四季满山苍翠,其间一座座黑瓦白墙的农家别墅群,把绿色的世界装点得富丽妖娆。这些年,仙姑村的乡村旅游搞得非常红火,村民也感到十分的富有,体现着仙姑留传下的“勤劳”、“善良”之风,从遥远的年代飘来,又向风雅的年代飘去,为自己、为社会、为子孙后代营造更加高雅精致的精神家园与人文胜境。

  近几年,仙姑在“山边”乡村旅游做足了文章,成就了“茅山老鹅”、“咸猪蹄”、“炒团粉”、“焖鸡蛋”、“炒地皮菜”、“爆炒仔鸡”等农家菜美名。前往茅山顶宫、印宫、乾元观游玩的游客,习惯在此歇脚用餐,那鲜美可口的味道,和主人那份热情那份诚挚,会让人终身难忘。这些年,恰恰是仙姑人自创的“农家菜”,使慕名而来的食客大大超出上山烧香的香客。城里人也爱选择节假日、双休日,邀上三五知己,来这里享受一下农家乐;常年出没于高档宾馆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人,陪着家人来此吃顿便宜合味的农家菜,当成一种难得的享受。

  “仙姑”的故事内容简单,为什么要特意加上在其的影响下后人的日子越过好呢?这是因为民间社会向来推崇“结草衔环”,民众的潜意识里有其固有的定势,传统的道德观念靠民间言传身教一代代流传,会感到确有神仙菩萨保佑显灵。村民坚信,要不了多久,在保护开发中,一个宜居宜游的新仙姑村必将与茅山风景名胜比冀双飞!(文/曹春保 ))0)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