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邑:武进最早见于史载的实指地名。始于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止于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 《史记·吴太伯世家》载:“诸樊十三年(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欲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史记·吴太伯世家》又载:“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其时,延陵(武进)为勾吴国辖地。吴王余祭将延陵封为季札采邑,其地域以常武地区为中心,东涵今无锡、江阴,西涵今丹阳,南涵今宜兴等广阔地域。司马迁在《史记》中首载延陵之名,盖出于吴王余祭之口。 《武进县志》(1987版)载:“今武进县于周灵王二十五年吴余祭元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封于季札,称延陵邑。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属楚。”(楚灭越时间有多说。) 延陵地名的起源大概遵从古人以山河地理形势命名的定规。延陵地区南境有浙江天目山余脉由东南向西北绵延;北境沿长江有宁镇山脉余脉由西北向东南延至江阴、常熟,故名延陵。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