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浦河与江桥地名轶事

时间:2017-05-31 09:28来源:未知 作者:唐立峰
原浦河乡政府驻地曾是江桥自然村,这是一片沿河而建小桥流水的江南聚落。据《武阳合志》载:西汉时即有七里井,即浦河江桥至万绥东岳庙门口的兰陵桥一带。

      浦河是一条常州西北地区有近二千年历史的人工开凿的河流,也曾是常武地区的一个乡镇名称,至今人们仍习惯把西夏墅镇西边称为浦河。

      宋元这里属于千秋乡,明清千秋乡更名通江乡。1958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归西夏墅公社。1983年从西夏墅乡分出浦河乡。1999年浦河并入西夏墅镇。

      原浦河乡政府驻地曾是江桥自然村,这是一片沿河而建小桥流水的江南聚落。据《武阳合志》载:西汉时即有七里井,即浦河江桥至万绥东岳庙门口的兰陵桥一带。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大肆迫害刘氏皇族宗亲,刘秀被迫逃到江南。一日,他逃到七里井,见天色已晚,就住宿于此。体恤民情的刘秀了解到这一带经常遇到暴雨,洪水成灾,庄稼经常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非常疾苦。就是这样,当地的百姓拿出仅有的一点粮食招待刘秀等人。第二天,在当地百姓指引下,刘秀等人坐渔船驶出孟渎,逃离王莽的追杀。公元25年,刘秀称帝,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做了皇帝的光武帝刘秀念及七里井百姓盛情接待和指路送舟之恩,下令在七里井一带开挖一条河渎,以利百姓。河渎宽五丈,深七尺,北入长江,从此七里井一带农业大兴,百姓安居乐业。

      浦,意为河流入海的地区。两汉以前,长江口在镇江、扬州一带,常州北部是一片茫茫大海,故名为“浦渎”。  隋唐时期,长江口逐渐迁移江阴一带,浦渎变成流入长江的河流。宋代祁姓从山西迁徙到此,依河而居,生息繁衍。祁姓族人大都身材魁梧,故旧时从事抬轿、车夫等职业居多,至今仍流传江桥人擅长“杠(抬)轿子”的轶事,到底是先有“杠(抬)轿子”,还是先有“江(杠)桥名”,成为数百年来,浦河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浦河百姓沿河而居,出行捕鱼离不开船。浦河人民将祖先开船、抬轿子、赶马车等用艺术形式保留下来,形成了“调马灯”“荡湖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灯是用竹子劈蔑制作,先扎成马头和马后身二段,然后用不同颜色绸布缝上,再装饰马眼和马尾。表演时,将马头和马后身系在表演者腰间,犹如人骑在马上一样。晚上表演时,可点燃蜡烛或装上干电池电珠更增光彩。调马灯以调阵为主,由领队以旗号为指挥,分别调摆出“四门”“八角”“快跑”“慢跑”“戏马”等形式,每调一阵势排一个字“天下太平”,和唱一首歌或一曲戏,以高昂姿态、优美舞姿,庆太平盛世、人寿年丰。

      “荡湖船”是用竹子扎成并糊上纸或绸布,画上图案,贴上对联,船旁挂上璎珞、流苏等物。船中有一位打扮得俊俏的姑娘,船后一人摇橹,船旁二人撑篙,梢公在船前表演,船随演员舞步荡来荡去,引人发笑,船中姑娘边行边唱各种民间小调和山歌。

      “调马灯”“荡湖船”成为浦河一带逢年过节的保留节目,那时热闹非凡,尤以正月十五元宵节为甚。后人有诗赞曰:光武恩情为此河,十里长河入海江。江桥祁氏善抬轿,安能辨明江与杠?轿夫马夫与梢公,马灯湖船调调荡。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