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常州文史 > 掌故篇 >

采菱韵味

时间:2018-07-11 13:43来源:未知 作者:陈立仁
天宁雕庄的采菱,作为地名、路名和河流的名字,历史悠久,隋朝时就有了。有关采菱的故事和传说,是采菱地方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

     天宁雕庄的采菱,作为地名、路名和河流的名字,历史悠久,隋朝时就有了。有关采菱的故事和传说,是采菱地方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

     “采菱”地名的来历,民间有很多传说,一种说法是隋炀帝在修建毗陵宫时,把采菱港东、西一带地区全划了进来。在毗陵宫建造得差不多时,隋炀帝来到毗陵,在实地考察了夏城一带的地形地貌后,忽然就心血来潮要把宫内行定池的水与太湖水连接起来,有了想法,就下令继续建造毗陵宫的同时,动用大量民工开掘起与太湖连接的大运河支流,把定安东西(丁堰、雕庄、茶山、夏城,淹城一带)、永胜东西(马杭、南夏墅一带)、从政(运村、杨桥一带)等多个乡镇水流全都贯通。这条大运河支流开挖好后,定名时,负责工程的毗陵通守路道德向隋炀帝呈报了这条河流两岸的人情风俗,当隋炀帝听说与支流相连的卞庄凤凰浜河中野菱很多,村民每到夏天就下河采野菱,隋炀帝哈哈大笑起来,他想起了他和爱妃在洛阳皇城西苑莲池菱塘里,轻荡着菱桶在碧绿的菱叶间采摘鲜嫩鲜嫩水红菱的情景,就情不自禁地撩起衣袖,做出了采菱的动作,还连声说:“这河就叫‘采菱’好了!”河流有了名字,地方也相继改了名,采菱港北头的朝东廗和中部的卞庄一带的村庄都改名为“采菱村”了。这些地方大都在如今的雕庄街道管辖范围内。

     “采菱”地名的来历还有另一个传说。说是齐梁时代,梁武帝信烧香拜佛,让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到东门的卞庄庵静心读书作文。没想到,情窦初开的昭明太子与一个小尼姑一见钟情。梁武帝知道后,非常气愤,就把小尼姑驱赶出了卞庄庵,而昭明太子也被关到卞庄村南四河口一处民房里练字读书。一天下午,昭明太子躲开陪读的那些人,到四河口的中村埂观景,在中村桥上碰巧又遇见了小尼姑,二人喜出望外,为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他们到村民家借来菱盆,在凤凰浜河里采摘了两只野菱,然后交换菱角并各自划破中指,滴血到菱盘上,以此表示彼此真心相爱,永不分离。“红菱滴血有真情,何日修得长相守。”他们滴血寄情的事又被梁武帝知道了,梁武帝更加恼火,将昭明太子发配到常熟虞山。从此以后,小尼姑再也没有了昭明的音讯,她难忍相思之苦,郁闷而死。又过了几年,三十一岁的昭明太子郁闷中也撒手人寰。说也奇怪,后来,凤凰浜河里的野菱,就成了没有尖角的元宝红菱。隋炀帝开掘起连通太湖的河流后,当地民众为了纪念昭明太子与小尼姑的情爱,就把这条从朝东廗南流到四河口出境的大运河支流叫做“采菱港”,别称为“菱溪”。

     清康乾年间,大运河南的一条街形成了规模。丁字形的石板街,北从政成桥(俗称白家桥)到南卞庄凤凰桥是南北街,东从前浪浜前浪桥到西朝东廗定安桥是东西街;因附近有明永乐年刑部尚书白昂建筑的“归乐园”、白昂孙子白悦建筑的“洛原草堂”、邑人邵龙文建筑的“菱溪草堂”,这条丁字街就被称为“菱溪街”,当地老百姓也有称“采菱街”的。以后,菱溪街在数次战乱中,遭受严重破败,才沿大运河从西朝东廗定安桥畔延伸到前浪浜建起了新街。到民国名山镇管辖期间,是这条对面一字街最辉煌和鼎盛的时期。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将菱溪街炸成了一片废墟。昔日的繁华闹热,从此消失。

     传说自然不必当真,历史但不可儿戏。

     清宣统年间,光绪二十九年进士、被誉为“江南大儒”的钱振煌,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毅然弃官从京城回到家乡常州,卜居菱溪,以读书、著书,兼以卖字(鬻书)为生,并在菱溪家居住地为一些好学的家族子弟讲学教授,后来他的教学影响大了,外姓子弟前来求学的也越来越多,菱溪家居住地地方太小,他重修了几乎已经荒废了的钱家林园,开办起学院性质的“寄园”。钱振煌先生抱着“多一颗种子就会多一份希望”的心念,对寄园倾注了半生心力,从1909年开始教授到1932年闭学,二十多年中,他先后收了遍及全国多个省份的求学弟子1000多人,培养出江南才子、张大千的人生和艺术知音谢玉岑,艺术大师、古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日报》社长程沧波,画家马万里、邓春澍,诗人伍受真、王春渠、钱小山、钱仲易,还有文化硕儒虞逸夫、钱璱之、羊淇、羊汉、谢伯子、汪仲阳、杨维良、王道平、郑曼青等一大批文化俊杰,对常州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使常州寄园在当时与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1934年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创立的“无锡国学专修馆”齐名,形成在声息相通、相互应和、各有千秋的三足鼎立;寄园被后人称为民国时期的“江南三大书院”之一。

     地方风情,名人传说,为采菱增色;倚运河靠采菱港,交通四通八达,运河文化传故事也是采菱一大特色,如政成桥改白家桥、保驾过三港五堰、卞庄庵尼姑勇救新四军等等,使得采菱的文化内涵更为深远。

     如今,在采菱这个地方,采菱家园、菱溪名居、凤凰熙岸、水岸花语、泰和之春……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离宫路、凤凰路、中吴大道、延伸的光华路……一条条宽阔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此外,这里还将新建一座开放式文化景观公园菱溪公园,诗情画意地再现归乐园、石园、洛原草堂、菱溪草堂、寄园等有着江南特色的园林。

     可以相信,采菱,一定会是一个再创新故事新传说的美丽的地方。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