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九年(1744年)十二月初,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沿街的店家还没有挂出酒池肉林般的风鸡腌鹅咸肉香肠,来营造新年气氛。白云溪边的大户人家门上,褪色的对联当然也还没有到更换的时候,蓦然之间,东庄的大门口,却来了不少常州城里的头面人物。 老常州要问了,东庄是哪里啊?说书咧,常州城里白云溪边有东庄这个村庄吗?可是且慢,常州有个姓庄的望族,人称“进士工厂”,专业化批量生产进士。进士是什么?就是考试做官。明清时期有句俗谚叫“一个进士旺三代”,意思是,家中如果有人参加考试,中了进士,那么三代人都有指望了。如果还不清楚,就这样说吧,进士的第一名,就是状元。这下各位看官都懂了吧。 什么叫专业化批量生产进士呢?就是人家靠一个进士来旺三代,他们家是代代都有中进士。这家旺成什么样子,不可描述。譬如一高兴,门口去树个牌坊,上面写的字,都是别人家想都不敢想的。话说古代树牌坊,坊匾上一般是三个字,譬如进士坊、会元坊、贞节坊,或者四个字,譬如皇恩浩荡、绳其祖武、紫气东来,可是庄家门口树的牌坊,坊额上写了十个字,称“爷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誉满江南,无与其匹。 是个进士,就得有个宅院。庄家原来住在常州西门,进士多了,到城东白云溪边择地,又造了一处。如是,常州的庄氏家族,一聚居于城西,叫西庄,一聚居在城东,叫东庄。东庄遗址,就在目前的第一人民医院内。这是后话,此处略过。 腊月初度,白云溪边晒太阳说闲话的,人倒不少。见东庄今日开门迎客,就围过来看热闹。只听管家在招呼,刘家老爷到!明白了,是当朝相国刘家的来了。杨家老爷到!哎哟,杨家状元第的人。赵家老爷到!啊,是户部赵老爷家。霍老爷到!不得了,又是状元家里的人。今天什么事,这么多进士门第的人,弄这么大声势? 原来,庄家老爷、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浙江海防道台庄柱,今日回家,开门宴客。恰值正午,时辰一到,东庄里乐声缭绕、美酒飘香。庄柱庄老爷举起酒杯,对来宾说,惊动各位,感谢捧场。我大儿庄存与,蒙各位乡亲提携,读书成绩尚可,秋天那场考试,已经获得举人职称。我的意思,兵贵一鼓作气,不作耽搁,收拾一下,去参加明年春天的进士考试。本想过了新年出发,然我儿上进,立志一搏。商议之后,决定明日启程,赴京师赶考。今日惊动大家,为我家存与饯行。谢谢光临! 庄老爷话音落地,众老爷立即起身,全体举杯祝贺。霍家老爷祖上是常州状元,讲话豪气,举杯说,庄老爷,我看你儿此番赶考,前程不可估量,取状元而归,不是难事。我预先祝贺,干了此杯!这边刘家老爷等不及,抢过话头说,我看就是状元,不啰嗦,我干了!杨家老爷慢悠悠地说,我读过贵公子的举人试卷,笔卷风云、咳唾珠玉,从文章气象上判断,已经有文魁迹象。早日进京,抢在人先,静心修读,精研经义,当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状元亦是可望也。 正在满堂喜气、争相祝福时,一个年轻人来到庄存与面前,举着酒杯说,阿哥,祖母当年,曾有神仙托梦,说我们家会出状元。本来父亲应该得此荣誉。结果殿试翻转,被第十名苏州彭芝庭夺魁。这次你提前进京、储力蓄势,科场上是弯弓跃马,是志在必得啊。 庄存与一看,原来是弟弟庄培因,就说是啊是啊,要为我们家争气啊。大家见兄弟俩碰杯说话,都一团喜气地上来凑热闹。没想到庄培因突然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全场静得,连蚂蚁爬地的声音都仿佛能听见。庄培因说什么了?他说,咱家的状元不是你,是我。你的文章,已经天下无敌手,但气象上,只到榜眼,也就是天下第二。 老爷子庄柱走过来,说兄弟俩不要争,只要我家出状元,哥哥夺魁还是弟弟夺魁,都是好事,来来来,大家干杯!于是大家又热闹起来,纷纷说一样一样,哥哥弟弟两个都是状元!弟弟庄培因高声读出两句诗:“他年小宋魁天下,始信人间有弟兄。”意思是,宋朝时候有宋庠、宋祁兄弟一起考进士,两人都金榜题名,但却是弟弟宋祁,高中状元。大家齐声喝彩,在一片祝福声中,庄存与从白云溪边登上小船,告别父老乡亲,进京赶考。 几个月后,一艘官船从白云溪东边过来,船头上高挂锦旗,上书“榜眼及第”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分明是庄存与赶考归来。一条白云溪沸腾了,哎呀乖乖不得了,庄家又生产了一个进士,还是榜眼!常州城中也传开了,说庄柱老爷的小儿子庄培因,简直仙了。庄存与进京赶考前,就说他哥哥文章是天下第二,居然说中了!庄家老爷庄柱虽然是进士,但是排名是第十。大儿子这次考了榜眼,荣耀巨大。马上吩咐做了一块红木大匾,上书“榜眼及第”,挂在大门上,风光一番。 文/张戬炜 (责任编辑: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