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非遗项目 >

杨桥庙会

时间:2016-03-11 10:59来源:未知 作者:吴玉祥
据当地传说,从明朝中期开始,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武进和宜兴两县交界地的杨桥古街,都要举行盛大而传统的节日市场,俗称庙会。

      据当地传说,从明朝中期开始,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武进和宜兴两县交界地的杨桥古街,都要举行盛大而传统的节日市场,俗称庙会。借此机会,当地的百姓,把自己生产或制作的土特产品,拿到节场上去出售,外地的客商也用木船,把贩运来的绫罗绸缎或其他布匹,设点摆摊,进行销售。特别是宜兴县丁蜀山的缸瓮等陶瓷制品,也在杨桥河边等空旷地方,摆上半个月后再搬走。因而,在农历二月初八前后的三天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人流你去我往,热闹非凡,生意兴隆。

  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月初八当天,还要举行一场盛况空前的庙会。所谓庙会,就是要把杨桥街上“太平庵”里的城隍菩萨抬起来,进行巡游,一直要巡游到杨桥镇外西南方大约两华里的宜兴县白家塘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传说,白家塘是城隍菩萨的娘家,神灵和人一样,一年回一次娘家是少不了的。出会时,城隍菩萨的前前后后簇拥着一批差役,分别拿着“回避”“肃静”的牌子;有的差役手里拿着打人用的毛竹片;而队伍前,由两个大汉抬着一面直径为一米左右的大铜锣,不时地用布头缠绕的槌子敲打铜锣,发出“铛、铛、铛”震耳欲聋的声响,其场面十分严肃和威风。

  由于当时的农耕社会科学不发达,排灌设备简陋,更无机械化设施,遇到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很难应付,因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人们把收成的好坏寄托在天地和神灵身上。为此,出会时在城隍菩萨经过的地方和路段,老百姓虔诚地摆满了香烛和用黄纸、锡箔折成的元宝与锭串,进行焚烧,求得城隍菩萨的喜悦和开心,从而让他赐福于人,让当地人口太平,五谷丰登。另外,沿途的百姓,还特地用米粉和糯米做成了五颜六色的糕粽团圆等点心,送给参与出会的人员,让他们在半路上饿了可以垫垫饥、接接力,让庙会自始至终搞得有声有色。

  在出会时,人们最关注的项目是“调三十六行”。参加“调三十六行”的成员,主要来自杨桥周围村庄上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农民,让他们扮演“农、工、商、学、兵”等36种不同职业的成员,身上穿戴的衣服、鞋、帽和手里拿着的器物,必须和自己的职业相匹配。就拿铜匠来说吧,肩上挑着的担子,必须是古老时代传承下来的铜匠担子,走起路来,不快不慢,必须和前后担子上方挂着的“响器片子”相对应,才能发出“叮当、叮当”悦耳而有节奏的声响来;表演“接生婆”(相当于现在的“接产员”)的人,必须选择年龄为六七十岁的老年妇女,头上戴着别有风格的“蛤蜊片”帽子,一只手拎着一只老式的“马桶”,“马桶”上吊着一把剪刀,而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刚刚剪掉脐带的婴儿,婴儿还在“哇哇”啼哭哩……

  别看参演者的表演节目简单,但做起来却很有讲究。例如,杨桥庙会中有一个节目叫“调犟牛”。这个节目由三个人组成,其中两个人钻在牛皮制成的犟牛肚子里扮演犟牛,而另外一个人为牵着牛的牧童。三个人必须紧密配合,丝毫不能有半点闪失,吃草、喝水必须有板有眼,才能表现得活龙活现,让人看了笑破肚皮。

  在杨桥庙会的三十六行中,有一个项目叫“拾狗屎佬”。这个节目,发人深思,现在农村的土地,为什么越种越僵呢?道理是现在的农民种田,以商品肥(也称化肥)为主,化肥多用了就破坏了土壤的结构。而过去的农民种田,以河泥、猪羊灰堆肥和绿肥等有机肥料(也称农家肥料)为主,用了以后会使无结构的土壤变成了有结构的土壤,土壤就会越种越松。“拾狗屎佬”就是每天利用早晨的空隙时间,走村串巷,把田边地头的狗粪都拾回去做肥料施下田了。

  如今,杨桥庙会已被江苏省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