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非遗项目 >

最后的梳篦匠人

时间:2017-01-12 13:03来源:未知 作者: 贾帝 丽云 晨希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曾是进贡宫廷的御用品,素享“宫梳名篦”之美誉。旧时,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的村庄,家家户户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曾是进贡宫廷的御用品,素享“宫梳名篦”之美誉。旧时,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的村庄,家家户户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

      如今,常州做梳篦的手艺人屈指可数。今年70岁的霍桂芬和梳篦打了64年交道,一生没做过其他工作。她的出生地,陈渡桥边以前家家户户都出梳篦好手。现在,只有她一个人还在做这行。“有人说,会做梳篦的人越来越少,不是的,是肯做梳篦的人越来越少,太苦了。”

      霍桂芬所在的常州梳篦厂,前身是明代创立的真老卜恒顺梳篦店,位于五星街道勤业桥边。因为请不到人,本该退休的霍桂芬又被厂里请回来。因为最重要的几道工序,只有霍桂芬才会做。

      小小一把篦箕,需要72道半的工序,6个人才能共同完成。霍桂芬家里,做的就是其中“编楂”的12道半工序。霍桂芬回忆,她的家庭人很多,男丁都要出去种田,女人孩子就在家里做篦箕。

      霍桂芬6岁时,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也加入了做篦箕的行列。成天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用线编结着、手指飞舞着,一动不动能坐一整天。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年轻时,霍桂芬一天就能做200张编楂,现在,年纪大了,手眼都没从前灵活了,一天只能做50张。“年纪大了,肩膀尤其吃不消。”

      大刀和铡刀陪伴霍桂芬大半生。“来学徒的基本在这道工序就放弃了。”霍桂芬边说,边戴上4个指套,虎口处贴上橡皮膏,她是在为铡篾做准备。这是制作篦箕过程中最危险、最困难的步骤。篾片要反复在大刀和铡刀上拉,直至一样厚薄、粗细。“最重要的是保持光洁度。”拉得好,梳篦的齿才会齐整;拉得不平,下一道工序都无法继续。从前,村里来收手工活儿的人,拿到一把把编楂就知道,“这是霍桂芬做的。”

      “子女都劝我别做了,回家带孩子,可是我走了,谁来顶替我呢?”如今,霍桂芬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传承人,别让这门手艺在她手里失传。(文/ 贾帝 陈丽云  夏晨希 )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