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民俗文化 >

湖塘老街,一个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时间:2018-01-31 13:15来源:未知 作者:张军
1月24日,冬,天空刚开始飘雪。走进湖塘老街,飞舞的雪花给历经400多年沧桑的这条老街更平添了一种迷离的感觉,这里的一巷一弄、一砖一瓦似乎都是有故事的。

 

     1月24日,冬,天空刚开始飘雪。走进湖塘老街,飞舞的雪花给历经400多年沧桑的这条老街更平添了一种迷离的感觉,这里的一巷一弄、一砖一瓦似乎都是有故事的。

     “我们这条老街,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呈‘井字形’,最繁荣的时候街上开了300多家商铺。”湖塘镇文体站站长周华告诉《档案柜》记者,这条百年老街,无疑是一片让很多武进人留住乡愁又回味无穷的地方。

     曾是常州南门外最大的商业街

     湖塘老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形成的,它包含自然环境、乡土建筑、传统产业、民俗街坊、民居遗存等。记者在《湖塘镇志》中找到,“宋明之交,据传刘伯温治水,在湖塘兴修东坝、逐渐有了人群优裕的生息条件,四方货物凭借河水的运载,人们由各地迁徙来此定居,大通河的滩涂成了农杂贸易集散地。人随着货船聚集到了这里,慢慢有了买卖店铺,店铺愈多,人气愈旺,供和需互动,买和卖相生,至明末清初,湖塘街市已初具雏型。”

     说起这条湖塘老街,周华介绍,这里曾经商贾云集。最早来湖塘经商的是从安徽迁徙来的萧江氏,于康熙年间就在原浮塘桥北创办了“江万聚”糟坊。湖塘桥建成后搬迁至湖塘中街,专营酱油、火油、食盐等生活用品。其次还有常州纺织巨子刘国钧的亲家蒋菊生开设的“蒋恒和南货号”和“茧丝商行”,经营规模仅次于“江万聚”。

     “光绪年间,我们湖塘老街已有江万聚糟坊、同裕珍南货店、大生堂药铺等一批较大的商号。”周华介绍,湖塘老街是一条以商业兴盛而著称的街巷,清末民国初年,湖塘南街、北街已是商铺林立,居户甚众。店铺包括糟坊、土布、铁铺、染坊、米摊、竹木、银饰、茧行等共计300多家,其中以纱布和米摊为甚。

     1953年,根据当时集镇建设需要,将湖塘街(中街和上街)、横街两侧的店铺拆建和拓宽,拆掉了街面的石板,铺上了碎黄石。1956年,根据中央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分别组成公私合营、合作商店以及合作小组。其中公私合营的有国药店、饭馆、浴室、水胶厂、水粉厂;合作商店有南杂店、山地货商店、理发店、饭店,合作小组由一些同行业摊贩、手工业作铺等组成。

     “此后,湖塘老街在经历文革的萧条和沉寂之后,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重现了家家开店、户户经商的太平盛景,既有传统手工业的白铁、布鞋、牙科、钟表、刻字、南杂、小吃、茶馆、浴室、理发店,又有时尚的超市、日用百货、文化用品、五金机电、旧货调剂,甚至是新兴的电器维修、广告设计、电子游戏……也因此湖塘老街在很多老人的心中,是武进当年商业最繁荣之地。”周华说。

     沉寂在残阳里的老建筑

     记者在湖塘镇文体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遍了湖塘老街的角角落落,找到了老街上还残存的一些老建筑,透过这些老建筑,似乎还能看到旧时光的影子。

     上街洋房,也称红楼,是湖塘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该楼坐北朝南,为一进三间砖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92平方米。这座楼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据资料显示,这栋楼是由当时湖塘富商江上悟、江上达、杨挺葆出资筹建的。该建筑曾先后被民众教育馆、棉被产销合作社、乡政府所用。1931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社长黄炎培来此参加开馆典礼并演讲。该馆当时白天免费为当地百姓开设织布、养蚕等培训班,晚上开设扫盲班,教穷人读书识字,平时还举办一些文体活动,丰富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成为当时武进的“民众教育示范区”。

     “中国人民银行”旧址位于湖塘镇下塘街15号,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找了好久,才在一排不起眼的砖瓦民房中找到了它。这栋建筑建于建国初期,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常州的旧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两进四开间的的房子占地170平方米。但是,目前该楼已归私人所有,记者多次联系都未能进入,只能在门外,看到其南面第二间门上仍写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斑驳的大字。

     此外,记者还找到了“湖塘桥菜市场”的门楼、湖塘街蒋氏旧宅、康乐茶店,还有一些明清、民国老建筑的遗影,以及虽然已拆除、但在不少常武地区的老人们心中依然有印象的九华戏院、三茶亭遗址。

     老匠人们还在这里留守着

     踩着湖塘老街街面的“碎黄石”铺成的路,能强烈感受到时光在此留下的印迹,这独特的街景,曾经吸引着无数南来北往的客人。75岁的康乐茶馆的主人张天明告诉记者,“湖塘老街是老常州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很多人还特意赶过来,湖塘桥也是因为这条街而有名。”

     “我的康乐茶馆在这条街上并不算老,才开了30多年,但这之前,一直是我爷爷、我父亲开的诊所。”回忆起过去,张天明说自己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条老街上,对这条街充满感情。他说,自己泡茶的手艺还在,但体力却不够了,4年前自己结束了茶馆生意,将这里改作了孩童学画画的地方。

     在老街上,王金旦是有名的钟表老匠人,今年68岁的他,在湖塘老街的钟表修理铺干了50多年。走进他的钟表铺,狭小的房间大约只有8平方米,却摆着大大小小各类钟近50只,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三五牌挂钟、座钟。“这些钟都是客人拿来修后,又不要的。”王金旦有些感慨地告诉记者,钟表铺在以前是合作小组的,一个铺子有七八位钟表匠人,最多时有10多人,是当时整个武进地区唯一的钟表修理铺。很多人慕名而来,他曾经修过早期的“欧米伽”手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的生意是最好的。如今,人们东西坏了就直接换新的,来修的人越来越少,自己的眼睛也越来越差了,但是他还是喜欢待在钟表铺里,在灯光下,仔细摆弄修理各种钟表。

     打“白铁”的老匠人王国平也在湖塘老街上。他今年63岁,16岁开始学打“白铁”,18岁正式摆摊,一晃40多年过去了。即使是大冷的冬天,他还是在门口的镀锡板上,认真画着别人要打的水壶、锅子的版型。王国平说:“现在来打白铁的人少多了,以前我们这条老街那可真叫一个热闹!”

     老街的未来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康乐茶馆的主人张天明说,这条老街零星保留着过去的踪影。

     王国平说,以前湖塘老街繁荣时,他想要有一个店面都难,如今自己最期望的就是,对湖塘老街的商业用途能继续开发,让其重新成为有名的商业老街。

     记者为此采访了湖塘镇、武进区规划局、武进区文广新局,得知对湖塘老街的保护与规划,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努力,做了很多的调查和分析,规划方案慎之又慎,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中。武进区规划局认为,湖塘老街作为武进城区仅存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更新意义重大。其保护规划原则是:保护老街风貌的历史原真性,还原老街历史空间,修缮老街历史遗迹,更新其功能,恢复其活力。植入商业、文化、休闲、旅游、居住等新型复合城市功能,对老街进行整体环境与文化复兴。在促进老街功能更新、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城市生活的同时,延续其自然文脉、风土建筑、传统产业、传统习俗、民俗街坊、民居遗存等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让老街传承历史,保存记忆,生生不息。(文/ 张军 )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