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常州打造常州人文第一的门户网站!
   
推荐内容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市文化 > 民俗文化 >

爆竹声淡 年味仍浓

时间:2019-01-31 12:32来源:雅涵文化 作者:张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时候的我们就背着这句诗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岁月。身上穿着新衣,手中放着鞭炮,嘴里嚼着糖果,这是我们儿时对新年的印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小时候的我们就背着这句诗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岁月。身上穿着新衣,手中放着鞭炮,嘴里嚼着糖果,这是我们儿时对新年的印象。已经记不起多少个新年,我们是在鞭炮声中睡去,又在鞭炮声中醒来。鞭炮是我们对于新年最初的记忆。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随着常州禁燃放烟花爆竹施行,有些人却觉得没有了鞭炮声,年味儿也随之改变,我却不这样认为。

     春节,在中国有数千年的传承,它的形式一直也在发生改变。藏在春节里的年味儿,却是亘古不变的,它不但蕴含在鞭炮声里,还包含在其他年俗中,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愈酿愈浓。

     自腊月伊始,人们便开始为春节而忙碌。在人们心中,春节是对过去一年的检阅,是一家老小幸福的团聚,同时也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最朴素的祈望。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中国人流传已久的一句谚语。腊八意味着年的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开始了忙碌,“忙年”正是由此而来。在这一天,人们会收拾家中的谷物,不拘种类,混合熬制成粥,进行祷祝,庆祝丰收,也是对于来年收成的期盼。

     喝完了腊八粥,忙忙碌碌中就到了腊月廿四,这一天就是俗称的“小年”。这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祈求来年的福运和财运。

     过了腊月廿四,离过年就还剩五六天了。人们越发的忙碌,打扫屋子、蒸馒头、做包子、杀年猪、剪窗花、贴春联……桩桩件件,繁琐不已,可人们总是无比的开心。这种投入是一年中任何一个时候都比不了的,即使再穷困,人们也要按部就班的认真走完这一套流程。

     年夜饭,可谓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它是旧年的最后一顿饭,也是新年的第一顿饭,承上启下,连接着旧岁的欢欣与新年的喜悦,又仿佛像是一场隆重的仪式。尤其对在外打拼的子女来说,最想念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母亲亲手做的那道拿手好菜。

     初一到十五,街头巷尾处处可闻人们的“新年快乐”,孩子们拿着压岁钱大声嬉笑,人们放下奔波的压力,享受一家团圆的温馨。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了元宵看过了花灯,才会投入新一年的忙碌。

     家,是中国人刻到骨子里的情怀。每到新春佳节,便将这种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们开祠堂祭祖,供奉神明,向祖先和神明诉说这一年的丰收与喜悦,并祈求下一年的五谷丰登和家族兴旺。分散在各地的儿女们回到家乡,隐藏在血脉中的亲情便在一声声问候之中,愈发浓郁。在外漂泊许久的游子,纵然满身的风霜,一句老母亲的问候就可以让他们已经疲惫了一年的心骤然温暖起来。

     中国传承千年,文化古国,礼仪之邦。知礼明德的中国人早已将礼仪深深的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春节自然也不例外。

     春节走亲访友,更是将礼仪传承的淋漓尽致。入餐就坐长幼有序,推杯换盏之间,酒杯稍低,代表了对长辈的尊敬;走在街上,认识的不认识的,见面都不免来一声“新年好”;小孩子也被教导着,在双手接过红包的同时回一句“谢谢”。礼仪早已刻入国人的骨子里,一代又一代,言传身教,亘古流传。

     春节历经千年,年俗一变再变,但年味儿却不会减淡。它随着年夜饭的香味儿在风中飘散,它洋溢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它蕴含在人们的一句句“新年快乐”中,即使某一天,年俗变得全然陌生,但只要家人团聚在一起,一句“新年快乐”,年味便浓了。(文/天宁区雅涵文化协会 张龙 )

(责任编辑:DY)

------分隔线----------------------------
 
关于我们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注册信息

总部客服QQ:2622593690    值班时间:周一至周日:早上 9:00~晚上 17:00
联系地址:常州市中吴大道1318号富邦广场一楼3008室    电子邮箱:wwwbujiao@163.com
座机电话:0519—88153365    手    机:15151989925  ( 苏ICP备110309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