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情性,求新求美——读萧纲的诗
时间:2011-06-05 13:0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吟咏情性是萧纲以及以他为主帅的齐梁文坛新变派对于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和主张。求新求美则是萧纲及新变派对于诗歌(包括文)艺术形式美的追求。 我们在谈论萧纲诗歌之前,有必要
“吟咏情性”是萧纲以及以他为主帅的齐梁文坛新变派对于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和主张。“求新求美”则是萧纲及新变派对于诗歌(包括文)艺术形式美的追求。
我们在谈论萧纲诗歌之前,有必要先谈他的“诗论”。
萧纲对于当时京师文坛流行的“懦钝”、“浮疏”缺乏鲜明形象,违背诗经、楚辞比兴抒情的文风殊为不满。他说:“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为阐缓。玄冬修夜,思所不得。既殊比兴,正背《风》、《骚》。”(《与湘东王书》)。这是萧统死后萧纲立为太子以后给他弟湘东王萧绎的信中的话。所谓“懦钝”、“阅缓”“浮疏”、“既殊比兴”,这是批评当时京师文风缺乏鲜明的形象和发自诗人内心的感情感染力。他认为当时一些诗歌背离了《诗经》、《楚辞》所开创的比兴抒情的艺术特征。他认为,诗歌应该“吟咏情性”,以抒情为主;要像《诗经》、《离骚》那样运用比兴的手法,抒发诗人心灵的感动。
萧纲认为“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而“情”则是“感物而动”“感物而生”的,是由于受到“感触”而产生的。
“感物而动,吟咏情性”这是符合诗歌(包括“文”)创作的艺术规律的。王夫之说:“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古诗评选》)。袁枚也说:“诗者,性情也。(《随园诗话》)
萧纲对诗的内容强调一个“情”字,对于艺术形式追求的则是一个“美”字,“求新求美”,有新意有美感。
他批评当时文坛守旧派核心人物裴子野“裴氏乃良史之才,了无篇什之美”。(《与湘东王书》)批评裴子野的诗文没有文彩。而高度赞美了当时的谢朓,沈约等作家。他说:“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与湘东王书》)
萧纲留存的诗有三百多首。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梁简文帝集》、《玉台新咏》《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等集子。
读萧纲的诗,首先不能违避宫体。因为萧纲不仅仅创作宫体诗,而且宫体诗由于萧纲的提倡而张大。
萧纲的宫体诗有两大类:
一类是描绘性的。这一类,诗人集中刻画人物外部特征之美。描绘人物服饰美,描写人体美、歌舞风姿之美。萧纲这类诗的代表作,当然是历来被当作色情文学典型而否定的《咏内人昼眠》了:“北窗聊就枕,南檐目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这是一首典型的艳情诗,历来被斥为“色情”、“肉欲”、“淫荡”、“淫逸”的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认为平心而论这样的否定和斥责是罚过于罪的,未必恰当。我赞成这些学者的意见。这首诗,其视点集中在人物美的角度上,勾勒、描绘了一幅美人午睡图。这与寻求生理满足的色情挑逗是不可等量齐观、混为一谈的。而且,诗人还明确申明这是丈夫观赏年轻妻子午睡的睡美图,是刻画了一种静态的美。这种静态的美,形象的美、艺术的美在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是允许存在的,应当具有的。
再如《美女篇》:“佳丽尽关情,风流最有名。约黄能效月,栽金巧作星。粉光胜玉靓,衫薄似蝉轻。密态随流脸,娇歌逐软声。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这首诗,描绘了女子的娇媚神态,但视点仍然集中在人物美的角度上,与上面说的寻求生理满足的色情挑逗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萧纲宫体诗的另一类是表现性的。其注意点集中描写人物的欢乐、痛苦、忧伤等各种情绪天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一类是描绘外貌的,刻画外表之美的;这一类则是刻划内在的,是展现内心世界、精神面貌的。如:《秋闺夜思》:“非关长信别,岂是良人征?九重忽不见,万恨满心生。夕门掩鱼钥,宵床悲画屏。回月临窗度,吟虫绕砌呜。初霜 细叶,秋风驱乱萤。故妆犹累日,新衣襞未成。欲知妾不寐,城外捣衣声。”这首诗通过刻划、描写清凉凄切的环境,表现女子孤寂愁怨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哀怨之情。描写细腻,感人心怀。这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不无一定的开拓意义。
(责任编辑:人文常州)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