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宗教遗存》选载——溧阳白龙寺
时间:2016-01-02 10:17来源:人文常州网 作者:包立本等
由文史专家包立本、陆志刚、徐伯元编写的《常州宗教遗存》一书即将出版发行。这是文物系列丛书第六册,由全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题签。现选载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按:由文史专家包立本、陆志刚、徐伯元编写的《常州宗教遗存》一书即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继《常州名人故居》《常州文物古迹》《常州文物古迹》续编《常州历史建筑》《常州青果古巷》出版后的文物系列丛书第六册,由全国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题签、全国著名文史专家钱听涛作序、常州宗教局审稿。现选载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白龙寺位于溧阳市溧城镇大石山山麓。
大石山,也称龙山,又名功德山,海拔212米。它不仅以山上奇峰怪石、摩崖石刻和山麓的白龙寺而闻名遐迩,而且流传着许多美丽而神奇的民间故事,被列为江南名山之一。大石山摩崖 石刻已被列为溧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始建年月不详。“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本世纪初,在原地逐步重建殿宇。寺院坐北朝南,北靠大石山。大雄宝殿硬山造,建于山坡处,其余殿堂建于平地,计有歇山顶观音佛殿 、硬山造文昌殿、客堂、寮舍杂屋等多幢建筑,占地面积10亩左右。
白龙寺的来历,据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姜笪村一富户人家,有姑嫂俩人,姑娘十七八岁,柳眉桃腮,薄嘴细腰,姿容端秀,如花似玉,长得如同天上下凡的仙女一般。嫂嫂长得玉 质清瘦,亦是漂亮。清明那天,大山脚下,阳光明媚,繁花似锦。姑嫂俩人到仙人山脚下抬水,偶然从塘边看见一只白色大蛋,姑娘叫嫂嫂收藏,嫂嫂推让,叫姑娘收藏,推来推去,最后姑 娘收藏于怀中,待到家后取蛋时,蛋却不见了。她问嫂嫂拿了没有?嫂嫂说:“我明明见你把蛋藏在怀里的啊!我怎么拿得到?”蛋不见了倒没什么,可姑娘的肚子却渐渐地大了。这可把父 母气坏了,经多次盘查、拷问这姑嫂俩,也没有什么结果,最后父亲恼羞成怒,将其逐出家门。姑娘含着泪步履蹒跚地来到了这离家十多里路的大石山下,躲在山中一个冲天仰崖的石洞里受 尽磨难,最后产下一条小白龙,姑娘含辛茹苦哺育白龙。小白龙渐渐长大了,他白天云游四海,晚上就回到大石山上的白龙洞中守望着妈妈;他看到妈妈生活、耕作缺水,就用爪子在山下掘岀 了一个大水池,人们称之为“白龙池”。这30平方米左右的“白龙池”碧水清澈见底,池面波光粼粼,永不干涸;他看到妈妈种的果树、庄稼旱了,就立即呼云布雨,保证风调雨顺。后来, 附近的乡亲们都知晓了这件事,每遇上天旱,百姓们就到她家求请小白龙帮助救灾,小白龙宅心仁厚,有求必应。过上了好日子的老百姓为报答她母子的恩情,就筹资在大石山山麓建造了白 龙娘娘庙和白龙寺祭祀她母子。
历史上每遇干旱天气,溧阳县令、周边百姓沐浴焚香去白龙寺求雨,八抬大轿抬着白龙娘娘的肉身,撑着一柄大阳伞,鸣锣开道,祈雨场面宏观,常常两三天内就能降雨,灌溉农田,保 谷丰收。据说大旱之年,宜兴人常到溧阳白龙寺借用白龙娘娘的肉身,有一次求雨时,刮起龙卷风,把白龙娘娘的肉身刮到了湖里。溧阳人便只能雕了一尊白龙娘娘木像,供奉在大石山白龙寺了。
清朝光绪年间曾任浙江嘉兴知县的溧阳人宋鐄,他游过白龙池时,看赛神求雨后很有感慨,作《游白龙潭》诗一首,云:“龙去空潭野草荒,村巫箫鼓赛神忙。若教尽力施甘雨,岂止云霓 尉一方。”
如今大石山,“龙洞”、“白龙池”等遗迹尚存,白龙的传说相沿至今不衰。(文/包立本等)
(责任编辑:DY) |
------分隔线----------------------------